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录取线多少分2026年?本文将奉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25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6年有意报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位于北京,隶属于教育部,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理工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进入211、双一流、中央部属大学行列,入选卓越工程师、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据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一共拥有47个硕士点、16个博士点、8个特色专业、2个一流学科。在2025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位列第293名、2025年软科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0名,学校的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被教育部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是整个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最好的学科。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5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6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份 | 理科 分数 |
理科 位次 |
|||
| 新疆 | 506 | 7694 |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1) | 612 | 9327 | |
| 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2) | 608 | 10111 | |
| 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3) | 591 | 13897 | |
| 天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1组 | 619 | 8745 | |
| 天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2组 | 623 | 7919 | |
| 天津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3组 | 622 | 8141 | |
| 河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组 | 601 | 26287 | |
| 河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历史组 | 615 | 3215 | |
| 山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1组 | 600 | 1918 | |
| 山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301组 | 588 | 14075 | |
| 山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302组 | 576 | 18480 | |
| 山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303组(国家专项计划) | 614 | 6939 | |
| 内蒙古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1组 | 581 | 9574 | |
| 内蒙古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2组 | 597 | 6818 | |
| 内蒙古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5组(民族班) | 578 | 10183 | |
| 内蒙古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21组 | 607 | 1257 | |
| 内蒙古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200组(民族班) | 583 | 9219 | |
| 辽宁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组 | 587 | 18006 | |
| 辽宁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历史组 | 592 | 2628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2组 | 579 | 1663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5组 | 573 | 11200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6组 | 571 | 11598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7组(国家专项) | 551 | 16566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8组(民族班) | 584 | 8893 | |
| 黑龙江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09组(民族班) | 595 | 6822 | |
| 上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1) | 535 | 14414 | |
| 上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2) | 543 | 12291 | |
| 江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1组 | 594 | 7287 | |
| 江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2组 | 602 | 33069 | |
| 江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3组 | 599 | 35803 | |
| 浙江 | - | 617 | 34346 | |
| 安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1组 | 599 | 3477 | |
| 安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3组 | 603 | 24512 | |
| 安徽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4组 | 602 | 25591 | |
| 福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00组 | 592 | 15507 | |
| 福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99组 | 591 | 15883 | |
| 江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1组 | 594 | 2848 | |
| 江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501组 | 581 | 16371 | |
| 江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502组 | 579 | 17020 | |
| 江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561组(国家专项) | 574 | 19625 | |
| 江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562组(国家专项) | 579 | 17142 | |
| 山东 | - | 585 | 36706 | |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4组 | 593 | 4222 | |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5组 | 589 | 19378 | |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6组 | 591 | 18418 | |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7组(民族班) | 594 | 16966 | |
| 湖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08组(国家专项计划) | 581 | 23725 | |
| 湖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2组 | 594 | 2998 | |
| 湖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3组 | 597 | 17176 | |
| 湖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104组 | 595 | 18050 | |
| 湖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305组(国家专项) | 589 | 20981 | |
| 湖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第706组(民族班) | 595 | 18050 | |
| 广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0组 | 594 | 6687 | |
| 广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2组 | 589 | 35949 | |
| 广东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14组 | 588 | 36654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1组 | 561 | 19312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2组 | 566 | 17152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21组 | 582 | 2476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11组(国家专项) | 544 | 27534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12组(国家专项) | 519 | 42340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721组(民族班) | 564 | 18035 | |
| 广西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722组(民族班) | 575 | 13698 | |
| 海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2) | 663 | 3984 | |
| 海南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3) | 643 | 5904 | |
| 重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组 | 589 | 15346 | |
| 重庆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历史组 | 580 | 3140 | |
| 四川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业组101 | 602 | 22235 | |
| 四川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业组102 | 606 | 19899 | |
| 四川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专业组103(民族班) | 576 | 40707 | |
| 贵州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物理组 | 570 | 15386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4专业组 | 574 | 1528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5专业组 | 547 | 12881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6专业组 | 560 | 9859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7专业组(国家专项计划) | 544 | 13642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8专业组(国家专项计划) | 553 | 11411 | |
| 甘肃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9专业组(民族班)(少数民族) | 553 | 11411 | |
| 宁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001专业组 | 515 | 5535 | |
| 宁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02专业组 | 522 | 4866 | |
| 宁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A3专业组(国家专项) | 493 | 7938 | |
| 宁夏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5G4专业组(民族班) | 514 | 5632 |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拥有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包括教职工1775人,专任教师1038人,其中教授319人,副教授40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45人。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32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6人,建有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