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省都在填报志愿,考生们都想知道哪些专业吃香热门的,以后也好找工作。物联网专业是这些年大火的计算机类专业之一,但有些人对它的评价却很消极。那么,学物联网工程后悔死了是怎么回事?物联网工程真的很烂吗?本篇带来详解。文章前后输入分数一栏,可获取被物联网专业录取的概率。
一、学物联网工程后悔死了?
在翻看了一些“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后悔”的讨论之后可以明确一点:物联网工程专业前景是不错的,但由于学科还比较“新”,再加上知识点庞杂,可能会学得不够精通。大学的学习会偏重理论,如果没有自己主动提前找实习的机会,积累一些社会经验,找工作的时候可能会碰些壁。
不过总体来看,报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大部分还是没有后悔的,甚至有不少人在物联网行业如鱼得水,拿着丰厚的薪资,做着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二、物联网工程真的很烂吗?
物联网工程不烂,它是前景很好的专业,随着物联网行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与发展,未来市场对物理网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
物联网工程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的涉及面很广,需要学习的核心知识涉及到计算机、通信等诸多领域,而且这些领域单独来看,都是当下很火、很有前景的行业。
很多人虽然对“物联网”这三个字比较陌生,但其实都享受过物联网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举个最日常的例子,我们每天都在用手机支付,它所用到的就是物联网体系结构中的感知与识别技术。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应用,比如自动驾驶、智能家电等。因此,从就业前景来看,物联网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意味着会有很大的人才缺口,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如果个人能力很强,也有过硬的专业物联网知识,可以争取拿到百度、阿里、华为等龙头企业的offer,在大企业的好处就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这些企业的管理、资源、薪资待遇也都很好,利于和个人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无锡是物联网发展基地,物联网技术发展的很不错,相关企业多,找到对口岗位的机会也多。
但大家要注意一点,物联网工程涉及学科领域多,又是新兴专业,所以大学学习压力并不小。基础课程里一定要学好的是线性代数、概率论,这些课程会锻炼大家的思维,对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很多,有编程语言相关的,如JAVA;有软件开发相关的,如系统分析与设计等;还有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如数据结构与算法等。当然,最重要是物联网相关理论,包括物联网感知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等。这些课程都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掌握的,而且很多技术还在不断更新变化,最好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国内高校开设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大学排名最新榜单如下:
档次 | 全国排名 | 学校名称 | 星级 | 办学层次 |
---|---|---|---|---|
A++ | 1 | 电子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东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河北工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西北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 | 中南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北京理工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华中科技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吉林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7 | 齐鲁工业大学 | 5★ | 中国一流专业 |
A+ | 11 | 安徽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北京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北京物资学院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北京邮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河海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四川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太原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西安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西北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A+ | 11 | 重庆邮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安庆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北京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大连理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东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福州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合肥工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河南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河南师范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江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江苏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南京邮电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南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山东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山东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山东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深圳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天津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西南交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新疆农业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23 | 云南大学 | 4★ | 中国高水平专业 |
B+ | 47 | 安徽工程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东莞理工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贵州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河北农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河南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湖北文理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湖南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湖南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华侨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江西财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昆明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兰州交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兰州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南华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青岛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陕西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沈阳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天津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天津农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武汉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西安邮电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郑州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47 | 重庆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安徽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安徽师范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北京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大连交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大连民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东北石油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广东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桂林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哈尔滨商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海南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黑龙江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湖北经济学院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华东交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内蒙古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南昌航空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齐齐哈尔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山东师范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沈阳化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四川农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太原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天津工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天津理工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武汉纺织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西安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西南科技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西南石油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烟台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云南财经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浙江农林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中北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
B+ | 71 | 重庆交通大学 | 3★ | 中国区域一流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