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东南大学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高等学府。学校是国家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东南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大学。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重要发展时期。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国立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在1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东南大学始终心怀天下、心系祖国,为科学进步、民族复兴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逐步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和“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办学理念,铸就了“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东南大学现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有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在校留学生2005人,其中学历留学生1750人。学校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其中九龙湖校区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90.89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面积6.69万平方米,藏有各类纸本图书资料478万册,可访问数据库检索平台149个(二级数据库234个)。学校还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东南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列全国第八位;15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4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新晋ESI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学校牵头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32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3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3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6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东南大学教育教学声誉卓著。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9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200多位。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3个。共有5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8年以来,51人次入选新一届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主任委员3人次、副主任委员10人次。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获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11个。东南大学连续五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10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11项(并列全国第九)。东南大学在新时代坚持立德树人,继承优良传统、重塑人才培养目标,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东南大学是我国科学技术研究与辐射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产学研结合,2023年科研经费到款39.2亿元,中国发明专利申请3217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885件。截止2023年12月底,有效发明专利14739件,位列全国高校第三位。SCI、EI论文收录均列全国高校前列。2011-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近五年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当前,东南大学正着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格局,以更好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东南大学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截至2023年末,学校已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20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瑞士苏黎世理工,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首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2021年,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为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世界大学联盟。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首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东南大学正以“全球高端、实质合作、引领发展”为方向,加快形成全方位、有重点、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格局。奋进新时代,谱写新篇章。今日的东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和践行“止于至善”校训,树立一流意识、围绕一流目标、贯彻一流标准,坚持瞄准前沿、服务国家、师生为本、人才为先,推进多学科融合、理工文医综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化联合,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争取早日建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东大气质、人民满意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卓越贡献。 ...全部>

院校排名

共9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东南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32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3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3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600人。东南大学正深化人才强校战略,深入落实人才工作“一号工程”,加快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 上榜学科
A+

艺术学理论

A+

建筑学

... ...
双一流学科名单

机械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7%

就业率

42%

考研率

16%

出国率

主要就业地区 南京
主要就业方向 房地产
主要签约单位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580以上 575 569
超本科线 177 170 169
最低位次 2684以内 3118 3780
平均分 584 578 574
平均位次 2194 2668 3080
最高分 590 585 583

开设专业

经济学类 | 法学 | 科学教育 | 英语 | 日语 | 数学类 | 物理学类 | 工程力学 | 机...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录取原则 加分政策 转专业政策

东南大学202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东南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东南大学202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4.6

运动场所

文化场所

校门

收费标准

普通类:5200-748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东南大学在985排名第几?算顶尖985吗?江浙沪怎么看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算顶尖985吗?东南大学算中国名校吗?

东南大学a类学科排名!附东大a类学科名单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