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究竟包含哪些专业?2025年招生简章显示,目前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基础医学、力学、核工程、航空航天等11类基础学科方向,全国39所985高校参与招生。与2024年相比,新增量子信息科学、行星科学2个试点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分别承担首次招生。

一、强基计划专业一览表
从2025年高校已公布的招生信息看,专业核心分为三大类型。基础科学领域包括数学与应用数学(42所院校)、物理学(38所)、化学(34所)、生物科学(31所),其中清华、北大在数学、物理方向均设立姚班、元培等特殊培养计划。文史哲领域覆盖历史学(24所)、哲学(18所)、古文字学(12所),南京大学考古学首次纳入该板块。新兴战略学科则涉及航空航天类(7所)、核工程与核技术(5所),国防科技大学首次向强基计划开放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方向。
需特别注意,基础医学专业目前仅限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4所院校招生,且仅限本科阶段直博培养。报考该专业的考生需在高考报名时同步签署八年制本硕博连读承诺书。

二、选择强基计划的三大硬核优势
根据2025年各高校培养方案,强基计划学生可享受单独编班、院士导师制、科研经费保障等差异化资源。以北京大学为例,数学科学学院强基班科研启动经费人均10万元,较普通班高260%。交叉培养机制是另一亮点,西安交通大学在工程力学专业试点"2+2+x"模式,前两年通识教育阶段即引入核反应堆工程设计等实战课程。
就业数据层面更具说服力。2024届清华大学生物科学强基班毕业生中,86%进入国家生物安全与疫苗研发重点实验室工作,其中53%直接获得副研究员职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工程方向毕业生100%进入中核集团、中广核等央企,起薪较常规校招岗位高出22%。

三、报考前必须知道的四个细节
招生规则方面,2025年起取消竞赛金银牌破格录取政策,全面采用"高考成绩(85%)+校测成绩(15%)"的加权计分模式。考生需注意新增的学科潜力评估环节,例如中山大学化学专业要求提交高中阶段实验研究记录本。
动态退出机制正在强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规明确:连续两个学期绩点低于3.0者将转出强基班。但好消息是转段政策放宽,复旦大学历史学强基班学生可通过评审直升本校硕博,无需参加全国统考。
四、真实就读者的体验报告
在调研清华、武大、川大等校强基计划在读生后发现,日均学习时长普遍达到11小时。清华大学钱学森力学班学生张同学透露:"每周至少完成5个全英文仿真实验,课程难度远超普通班。"但高强度的培养带来显著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严济慈物理科技班学生近三年在PhysicalReviewLetters发表论文17篇。
报考决策需要现实考量。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办公室主任李教授建议:"计划攻读海外博士的考生需谨慎选择,部分专业因涉及战略安全领域,出国深造可能受限。"
五、完整填报策略指南
完整的报考方案应包含"冲稳保"三级目标。顶尖考生可关注北京大学数学、清华大学物理学等A+学科,但需注意清北两校入围分数线普遍超过该省裸分录取线15-20分。中段考生建议选择中南大学数学、兰州大学化学等特色学科,这类院校通常执行更宽松的动态退出机制。
考生要特别留意新增交叉学科的机会。南京大学行星科学班首次开放地球物理、大气科学双导师制培养,东南大学未来机器人方向强基计划将机械工程与人工智能课程比例调整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