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是从2005年起先后由延安10所大中专学校逐步合并而组建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其前身是我党1937年在延安创立的鲁迅师范学校。建院以来,经过“十一五”的整合规范,顺利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十二五”的巩固提升,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校;“十三五”的改革创新,成为国家优质校建设单位;进入“十四五”,成功跻身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行列。
学院位于延安枣园革命旧址西侧。校园占地764亩,其中院本部525亩,建筑面积38.82万平方米。内设石油与化学工程系、农林与建筑工程系、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经济管理系、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航运工程系、医学系、师范教育系、艺术系(延安鲁迅艺术学校)、军士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部等10系3院1部共14个教学机构;下设职业技术技能培训中心(延安技工学校)、中职教育中心(宝塔区职教中心)、附属中学、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园等5个附属单位。开设涵盖石油、化工、机电、经管、信息、农林、建筑、艺术、教育、医疗、旅游及航运等12个领域、覆盖延安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的43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专业2个(航海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园艺技术专业群、航海技术专业群),省级重点专业5个(石油化工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油气智能开采技术、油气地质勘探技术),省级一流专业5个(航海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园艺技术、学前教育、护理),陕西省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11个。拥有十大实训中心、202个校内实训室、154个校外实训基地,其中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4个。现有教职工877人,其中专任教师580人,“双师型”教师332人;培育省级高校教学名师8名、省级优秀辅导员8名、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个;拥有陕西省科技特派员15名、科技厅专家8名,延安市青年科技领军人才2人、社科专家26人、远程教育科普专家24名,科技创新团队2个。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11604人。建校以来累计输送毕业生3万多名,就业去向落实率连年保持90%以上,其中累计招录各类军士生2568人,为部队培养输送军士1755人。“圣地幼师”“圣地护士”“圣地军士”“圣地工匠”“延安海员”“延安石化人”等人才品牌被行业、企业和部队广泛认可。
近年来,学院荣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建成国家级1个、省级1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国家级1门、省级12门在线精品课程。获批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9部。建成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入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7门、教学团队7个。教师在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其中,国赛5项、省赛一等奖13项;学生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赛获奖11项、省赛获奖180余项;“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获奖1项、陕西赛区获奖68项,其中金奖9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项,陕西省“两链融合”重点课题1项,延安市“十三五”突出贡献创新成果奖1项。建成省级标杆院系1个,培育省级标杆院系1个、样板支部1个,在建省级标杆院系1个,“圣地工匠”校园文化品牌荣获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一等奖。入选为工信部“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和陕西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陕西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并推选为教育部信息化标杆校。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站在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新起点上,秉持“延安精神立院、德能并重育人”的办学使命和“传承枣园灯火、培育能工巧匠”的学院精神,坚持“服务转型、助力发展”的办学定位,紧紧围绕“双高计划”建设,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办学成果
◆陕西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3个高水平专业群)
◆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海军、空军、武警部队定向培养军士院校(6个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应用技术)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西部海员培养基地
◆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全国思政工作创新案例50强
◆陕西省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员骨干人才培养基地(2个专业,消防救援技术、建筑消防技术)
◆陕西省人社厅职业技能鉴定站
◆陕西省军民融合示范高校建设单位
◆陕西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陕西百个军地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示范点
◆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基地
◆陕西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中心
◆陕西省普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
◆陕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陕西省文明校园
◆陕西省平安校园(三星级)
◆陕西省高等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
◆陕西省教育帮扶“双百工程”先进单位“六连冠”
◆陕西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学校
◆陕西省高校公寓管理先进集体“五连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