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职业学院组建成立于2001年7月,是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东营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校,是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山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设9个二级学院,目前在校生19000余人。
“创优升本”发展目标明确。坚定质量提升、争先创优、升本跨越“三步走”战略,实施“创优升本”五年行动计划。坚持“一二三四五六”工作路径,即贯穿立德树人“一条主线”;开展“支部联学共建”开门抓党建,“百家机关、千家企业、万名校友走进东职”开放办学“两项活动”;实现看学校有形象、看教师有尊严、看学生有前途“三有”目标;党员干部争当政治领航员、师生服务员、安全保障员、廉洁示范员“四员”;实施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五进”暖心行动;推进大思政体系、产教融合、教师评价体系、学生教育培养“全链条”评价机制、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内部激励机制等“六项改革”。
“三教”改革提质赋能培优。深化“岗课赛证”融通,完善德育贯穿、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国家级、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石油化工技术专业被中国科教评价网(金平果)评为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第一。发起成立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职教集团,主持国家级石油化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承办全国职业院校“网络系统管理”技能大赛。承担国家级、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实施“四方共用、四台共建、四向发展”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打造“思政型、双师型、创新型、产业型、育心型、数字型”教师队伍,建成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18个,其中“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教育资源50强、全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优秀单位。
思政育人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入选人民德育“三全育人”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建设示范校,获山东省深化推优入党试点工作高校称号,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均获评省示范中心。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山东省中华经典诵吟特色学校称号。开展国防教育实践,获山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军事训练改革试点高校称号。推进学校体育事业,成为全省首家承办“中国田径大众达标校园系列赛”的高校。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工作,被表彰为山东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学生在各类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近400项。毕业生总体就业去向落实率95%以上,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返乡创业十强”王俊达、“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隋友强等10多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业典型。14名毕业生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众创空间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双创典型示范高校。
开放办学激发创新活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鲁班工坊”,建设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中非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学术交流研讨会,与非方多所职业院校签订合作意向书。与白俄罗斯-俄罗斯大学、莫吉廖夫国立大学等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与俄罗斯乌法国立石油技术大学开展石油化工技术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开发国家职业标准。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与人才链协同融合,建成“国瓷新材料学院”等10个产业学院,国内外合作企业600余家。成立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产教联合体、高端化工产教融合共同体、现场工程师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共同体,成为中国食品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与青岛大学、黄三角国家农高区、中国林科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评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50强、山东省校企合作一体化办学示范院校、山东省产教融合示范单位。
服务国家战略彰显职教特色。开展盐碱地综合应用新技术研发,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实训基地,耐盐碱现代农业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校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特色项目”,“知农爱农、工学研创:耐盐碱园林技术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获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获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招生先进单位、山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校、山东省家庭教育实验学校称号。立项市级以上科研项目750余项,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340余项,开展各类社会培训24万人次。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当前,全校上下认真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锐意改革创新,矢志跨越发展,正加快塑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职业技术大学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