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合肥大学是一所在“改革中诞生,开放中成长,创新中发展”的大学,被誉为“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第一方阵的排头兵”“中德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合肥市工程师培养的摇篮”。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创办伊始即实行本科招生;1985年,安徽省政府和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共建协议,成为中德共建的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2002年,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2018年,整体进入省内第一批次招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11月30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合肥学院更名为合肥大学。学校占地面积105.7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9.0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5184人。现有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40.9%、高级职称占比44.5%。在招本科专业58个,涵盖7大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个,是省级重点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始终聚焦“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定位,坚持走高水平应用型特色发展之路。2014年和2018年连续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5年荣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将学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先后有600多所、1400余批次高校来校调研。2015年,中德两国总理共同视察学校,宣布在学校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21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来校视察,希望学校继续总结应用型办学新经验,持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近五年,《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央级媒体报道学校各类成绩120余篇。学校持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是推动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示范标杆。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应用型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深入开展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双元制”高等教育的本土化路径,以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示范,形成特色鲜明、结构合理、产教城深度融合发展的办学格局。2021年,中德“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示范项目立项。学校与德国大陆集团、大众集团、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等共建大陆班、大众学院、轨道交通产业学院。时任省委书记韩俊专门作批示“支持大众学院办好,并总结推广”。近五年,学校7项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教育报》头版以《把专业建在地方重点产业链上》为题进行专题推介报道。《人民日报》进行深度调研报道,并配发“新语”时评:“合肥学院的探索,不仅在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形成学生就业与企业引才双赢局面上取得了成效,也为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2022年,学校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选省委深改委重点培育改革案例(第一批)。2023年,该案例在全省全面推广并入选安徽省年度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2023年,学校荣获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奖”荣誉。202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在《改革情况交流》刊发《合肥大学探索“四转四向”双元制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作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毕业生70%以上在安徽省就业、50%以上在合肥市就业,就业率始终位居省内本科高校前列,企业评价学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离不开”。学校就业工作2022、2023年连续两年在全省高校就业工作动态监测综合考评中获表彰。学校积极提升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是地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立足地方需求,不断完善应用型学科学位点布局,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加大人才引育力度。2019年以来,获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学科3个,新增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14个、微专业3个,改造升级专业23个,停招专业16个。柔性引进包括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院士等一批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省级以上人才23人。2023年,两位教师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学校加强有组织科研,在应用研究领域精耕细作。组建省部级科研平台10个,与科大讯飞、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参与合肥产业研究院等工作,助力高端产业智库建设。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从2018年的407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48亿元。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居在皖高校前列,连续9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积极助力乡村振兴,与石台县的合作得到省委统战部主要领导两次肯定批示,省直定点帮扶工作成效考核连续7年获“好”等次。学校不断彰显国际化办学特色,是安徽省国际教育交流合作的闪亮名片。合肥大学建校44年,有着39年国际交流合作历史,先后获批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首批安徽省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全省教育外事工作先进单位、首批安徽省华文教育基地。学校与72所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关系,共接收来校留学生2300余名,培育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急需人才300多名。2021年,学校与上海开放大学、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共建中德开放在线学习平台,构建开放式文凭学习体系,累计有34万人参加在线学习。2022年,学校与德国高校国际合作联合会(简称DHIK,由德国、瑞士38所科研实力顶尖的大学组成的高校教育联盟)签订合作协议,将人才培养进一步扩展到科研合作,标志我校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 学校积极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推动安徽教育、文化、人才交流和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连续举办17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3届长三角双元制教育国际合作研讨会、8届“合肥学院杯”汉语演讲大赛、23届中德工业设计WORKSHOP等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引导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和促进教育交流合作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学校与施特拉尔松德应用科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为学院揭牌,驻德大使馆称之为“孔子学院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学校累计接待200多批次的国外访团,帮助引进德国大陆马牌轮胎集团、西伟德公司等德资企业,推动世界制造业大会永久落户合肥,协助合肥、黄山开展中德、中韩友城建设和志愿服务。外籍专家中先后获“中国政府友谊奖”5人、“黄山友谊奖”14人。学校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是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安徽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首批试点建设高校、全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立项单位、安徽省高校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试点高校。现有国家级标杆院系1个、国家级样板党支部4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学校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首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首批安徽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自开展省委综合考核以来,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等次。2024年1月8日,时任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等领导为合肥大学揭牌,揭开学校发展新篇章。作为最年轻的以省会城市命名的大学,学校正处于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上升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战略,以“双元制”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引擎,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积极开展“双特色”建设,不断提升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推动应用型高等教育深度转型、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作出新贡献。 ...全部>

院校排名

共6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155人,其中专任教师1043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40.9%、高级职称占比44.5%。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工程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工程科学 | 生物工程 | 物流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化学工程与工艺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6%

就业率

12%

考研率

主要就业地区 合肥
主要就业方向 房地产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天津
本科批A段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524 520 515
超本科线 49 48 52
最低位次 32111 32125 31880
平均分 526 524
平均位次 30614 30010

开设专业

经济学 | 经济工程 | 金融学 | 投资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汉...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合肥大学2024年招生章程

合肥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

合肥学院2022年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4.1

图书馆一角.jpg

秋水无尘.jpg

翠风绿水.jpg

收费标准

普通类:4600-5600元/年
中外合作办学:10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合肥学院改名合肥大学成功了吗?附2021年安徽即将更名的大学名单

合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2021年教育部批准改名大学公示-十四五规划中更名的大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