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筹建,2006年正式挂牌成立。2016年入选山西省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试点高校,2017年成为山西省唯一的厅市共建高校,2018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为山西省首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总占地面积2121.3亩,建筑面积90.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287.51万册、电子图书113.97万册、电子期刊77.57万册。全日制本科在校生32045人,硕士研究生297人,继续教育学生2998人。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学校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三晋英才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12个山西省一流学科。2021年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新时代“三步走”战略,到2025年全面达到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标准,成为山西省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龙头;到2030年,主要办学指标和整体实力明显提升,进入晋冀蒙同类大学第一方阵;到2035年,多个学科和研究领域达到省内外领先地位,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对地方产业支撑力、贡献度更加突出,成为晋冀蒙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综合大学。“十四五”时期,学校牢固树立“让每个师生都拥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办学理念,紧扣“兴文科、强医学、振工科、精师范”的学科发展思路,深化实施“1310”战略,紧抓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主线,聚焦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治理能力三大战略重点,实施思想引领、学科优化、专业革新、教学质量、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引育、文化创新、治理效能、支撑保障等十大提升工程,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强化战略执行,努力培养更多具备“时代特征、大同特点、同大特质、区域需求、行业认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筑牢立德树人根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大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体系。探索“三全育人”新路,打造浸润式育人模式,纵深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成功入选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山西省首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山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人才培养融入产业链,着力构建“双碳背景”下体现大同特点、同大特质的课程体系,入选省教育厅大学生“小学期”实践能力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持续推进三学期制改革。2019年以来,获批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7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项,共获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0项。70多年来,已累计为地区培养各类人才21余万人。增强有组织科研能力,支撑高水平自立自强。聚焦山西战略新兴产业创新需求,深化实施“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强化工程”,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建有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智库,9个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等批准的科研机构及20个市校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近五年,主持校外科研项目149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部委级项目13项;发表学术论文4580余篇,其中中文优秀学术论文875篇、外文优秀学术论文995篇;出版著作294余部;获省级科研奖项54项。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建设高层次服务社会体系。主动融入山西“两个转型”发展格局,深化实施“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工程”,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构建校地人才教育科技共同体,建立校地对接机制,联合大同市出台市校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项目清单,积极融入大同“对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发展战略。聚焦山西省、大同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云冈学、碳基新材料等服务行业产业创新学科群。提升产教协同育人能级,获批4个省级产业学院,形成现代产业学院由点及面建设格局;与人民网、华为集团、晋能控股集团,山西省文物局、山西云时代等360余家企事业单位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坚持开门办学,大力开展咨询服务,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启用全省高校唯一的VUE国际认证考试中心,以责任担当与实际行动支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培育高品质云冈文化生态。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构建以云冈学为引领的文化生态。以“云冈学”建设为龙头,带动学科专业建设,中国史跻身校友会2023中国大学一流学科排名榜全国百强,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1项,《云冈研究》跨入核心期刊行列。厚植文化传承沃土,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打造“云冈大讲堂”“红色文化大讲堂”“大同讲堂”等一批品牌栏目,讲好为党育人故事、民族融合故事、大同发展故事,构建阅读启智育人新模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建设高水准开放办学平台。与北京工业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开展本科生“2+2”联合培养,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协同共建云冈学学科体系。与德国科布伦茨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布鲁姆斯堡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德国欧洲应用技术大学、日本京都女子大学等10余所海外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十四五”以来,山西大同大学迎来了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学校将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向着建设区域一流的地方性、应用型综合大学目标奋进,谱写治学兴校的崭新篇章,为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部>

院校排名

共5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28人(不含附属医院),专任教师16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787人,博士教师428人(不含在读博士67人)。学校现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级教学名师8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1人,山西省学科带头人3人,三晋英才33人,大同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7人。现有本科专业74个,涵盖文学、历史学、农学、理学、工学、医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8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临床医学专业通过认证。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12个山西省一流学科。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国家级特色专业

物理学 | 化学 | 汉语言文学

国家一流本科专业

物理学 | 化学 | 汉语言文学 | 小学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化学 | 数字媒体技术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86%

就业率

17%

考研率

主要就业地区 北京
主要就业方向 教育培训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440 454 420
超本科线 37 49 20
最低位次 34239 30852 33357
平均分 456 458 427
平均位次 30473 29925 32225
最高分 475 465 439

开设专业

经济统计学 | 法学 | 思想政治教育 | 教育技术学 | 学前教育 | 小学教育 | 体育教育 |...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录取原则 加分政策

山西大同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山西大同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山西大同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4

文化场所

运动场所

教学楼

收费标准

普通类:4500-58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山西大同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2024山西大同大学录取分数线(全国各省最低分及位次)

山西大同大学:2024年录取分数线是347分-577分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