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学校坐落于广东省会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1977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获批广东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高校,是广东省“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特色提升计划建设高校。学校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广东省职业教育的特色优势,服务产业,做中国产教深度融合的促进者;引领职教,打造中国“双师型”工匠之师培养的南方高地。历史沿革。学校前身为广东民族学院,创办于1957年,首任校长是老一辈革命家罗明同志。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高校;1998年更名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转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为职业院校培养师资;2002年、2005年,原广东省机械学校、原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广东省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年更名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北校区、白云校区、河源校区等5个校区,占地面积25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4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纸质馆藏总量241万余册、中外文纸本期刊6147种;中文电子图书约165万种、中外文学位论文约565万篇;视音频资源约18.25万小时。建设有校内实验及实训场所336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6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73个、校外教育实践实习基地17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亿元。人才培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4项;现设有26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6万余人;开设有74个本科专业,其中理工类专业37个,文科类专业37个;师范类专业36个;建有7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应用型示范专业;建设110余门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学校构建了高素质“双师型”职教师资与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体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15个产业学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获批“广东省大学科技园”“广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资格;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项目,与知名企业共建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64个。近三年,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系列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共获国家级奖励500多项、省级奖励1800多项。就业率连年保持在同类高校前列,获评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广东省创新创业示范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科技自立自强,打造民族学、教育学、电子信息3大学科高峰,ESI工程科学学科全球排名前1%;现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9大主要学科门类,有民族学、教育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通信与信息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3个珠江学者设岗学科,教育学、民族学、新闻传播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教育、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会计、新闻与传播等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是“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和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简称“职教专硕”)教育试点单位,有32个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800余人,非全日制研究生200余人。科学研究。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平台,入选国家民委研究基地1个(中华民族共同体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研究基地),建有1个科技部协同创新平台(粤港制造云服务国际合作基地),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知识产权大数据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智库(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8个省级研究基地、5个广东省人文社科普及基地、1个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3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际合作基地,5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3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含共建),3个广州市社科普及基地(含共建),12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平台、12个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团队。此外,学校还与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共建了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与河源市人民政府共建了河源市广师大研究院。近三年,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和国家社科基金共58项(自然科学37项,人文社科21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11项,其中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技术发明奖1项,第九届广东杰出发明人奖1项,广东省人文社科成果奖2项。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55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0多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社会服务。学校先后被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民委、省教育厅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院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民委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广东省‘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等。学校是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中德合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单位。学校充分挖掘民族教育和学科资源,促进民族艺术、民族体育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交叉融合,曾两度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广东省民宗委第二批广东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彰显了学校民族教育的优势和特色。学校共举办各级各类职教师资培训班1700多期,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高职院校的校长、管理人员及专业骨干教师8万多人次。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是中非(南)职业教育合作联盟成员单位、“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成员高校,与英、美、澳、日等国十多所高校开展了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合作,与波兰AGH科技大学等高校开展了伊拉斯谟项目学术交流合作以及教师互派、学生交换合作,获批多项广东省科技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海外名师”项目。先后培养来自亚、非、欧、美等洲7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来华留学生,形成了以本科教学为主,本科、研究生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培训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的国际交流合作新体系。选派了近200人次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赴境外高校培训或访学。学校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牵头成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博士层次职教师资培养产教联合体,近两年获批部级交流项目2项。发展愿景。办学六十多年来,学校虽数易其名,却初心不改。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承“厚德博学、唯实求新”校训,坚持“服务产业,引领职教”办学理念和“一个创新,两个转化”发展理念,突出技术性、师范性、民族性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国际化、数字化人才培养优势,构建“技术+师范”发展新格局,着力培养具有良好数字素养的高素质卓越工程师、职业教育师资、基础教育师资和高水平应用型专门人才,奋力建成立足湾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技术师范大学。 ...全部>

院校排名

共6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现有正副高职称教师557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40多人。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中国专利优秀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有全国优秀教师、巾帼发明家优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全国“2019年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特支计划青年文化英才、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扬帆计划”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教师、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教坛新秀)、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工程科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工程科学 | 工艺美术 | 汉语言文学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5%

就业率

2%

考研率

1%

出国率

主要就业地区 广州
主要就业方向 教育培训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山西
第二批本科A类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499 450 499
超本科线 53 32 49
最低位次 11109 16033 10635
平均分 460 505
平均位次 13507 9201
最高分 472

开设专业

税收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 | 教育技术学 | 学前教育 | 汉语言文学 | ...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录取原则 加分政策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3.7

教学楼

道路

校园风光

收费标准

普通类:5050-8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学校?哪个专业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好就业吗?附学校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名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