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位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江西省省会南昌,对江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现有瑶湖、青山湖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历史沿革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是江西省本科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普通高等院校。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学校。办学思想学校先后七次迁址,六易其名,四度调整,砥砺出“静思笃行、持中秉正”的校训,孕育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以人为本、面向社会”的办学思想,“以生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的办学传统,“质量立校、学术铸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管理兴校、和谐荣校”的重点任务和“爱国荣校、民主和谐、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师大精神。人才培养学校设有23个专业学院,3个产业学院(共建),1个独立学院(科学技术学院),9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69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100余人。近年来主持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参与获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万种新教材11种;省级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22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点4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8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01门。获批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基地8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完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建设。围绕培养社会中坚骨干人才的目标定位,着力满足学生对专业、课程、教师及其教学方式方法、自主发展多样成长的四个理性选择,启动“正大学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公费师范生教育,实施本硕、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研究生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0%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50强高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学生各类竞赛成绩突出,实现“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三大创新创业赛事特等奖和金奖的全覆盖,夺得2座“优胜杯”,成为全国唯一五届蝉联全国“互联网+”大赛“先进集体奖”(全国20强)的师范类院校;学生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获得金牌,在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夺得2枚金牌;在第八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获等级奖总数居全国高校第一。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3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居全国高校第71位、师范院校第4位,在2019—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榜单中居全国高校第93位、师范院校第5位。学校先后获批全国第一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江西师范大学)、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实施高校、教育部首批“宏志助航计划”实施高校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盛赞学校为一所具有历史底蕴、文化情怀、名校气质的“模范大学”。学科建设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5个ESI全球前1%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环境/生态学),5个江西省一流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地理学),1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化学、心理学、教育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体育学、物理学、生物学),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教育博士),7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3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进入A类学科,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化学进入B类学科。科学研究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分子筛膜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无机膜材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网络化支撑软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氟硅能源材料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水上项目训练监控与干预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马达加斯加研究中心),1个外交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1个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6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应用数学中心,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4个省工程实验室,7个省社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端智库,8个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管理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文化厅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软科学研究基地。学校聚焦重大科研创新,优化组织模式,加强团队建设和梯队培养,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近5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3项,其中重点4项。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78项,年度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高校50强,连续6年居全省第1位。学校共办有学术期刊5本,其中《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心理学探新》等3本刊物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CSSCI来源期刊,国际期刊《计算城市科学》(Computational Urban Science)被国际核心数据库EI收录。师资队伍学校教职工共计3149人,其中校本部2818人,校本部专任教师1875人,硕士及以上1740人,占比92.8%(博士1156人,占比61.65%);高级职称1105人,占比58.93%(正高级职称349人,占比18.61%),中级职称701人,占比37.38%。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人选6人(含青年),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人选7人(含青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3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拥有各类省级人才400余人次。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学校的传统和底色,全校13个博士点有12个是师范类学科,17个师范类专业全部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全部通过教育部第二级认证,师范专业办学质量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在校全日制本科师范生12000余人。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实施“国培计划”项目院校、“推进实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院校和全国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教师教育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获评教育部“国培计划”优秀工作案例1个。主持获批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参与获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6门教师教育课程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校先后培养师范类专业毕业生36万余人,师范类专业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和基础教育一线的中坚骨干力量。学校牵头组建“1+11+N”高校与县域基础教育协同提质联盟,获批建立江西省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培训中心,围绕“升格、赋能、创品”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成效显著,现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盛赞学校师范类专业底色厚重、特色明显、亮色突出。社会服务学校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始终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为使命,充分发挥在江西战略发展中的“人才库”“发动机”和“智力源”作用。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省委省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和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孕育了以“淡水鱼、新材料、新能源、VR技术和新中药”为代表的“五串新果”;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上饶市、樟树市分别共建数字产业学院和健康产业学院,数字产业学院获批普通本科高校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重点项目,北斗遨翔产业学院和健康产业学院获批培育项目。学校积极发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区域发展研究院、苏区振兴研究院分别入选江西省重点高端智库、重点培育智库,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获批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苏区振兴研究院、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社会转型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管理决策评价研究中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苏区振兴研究院入选CTTI中国高校百强智库。近年来,共有200余份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300余次,其中,中央领导批示7次、省部级主要领导批示90余次。国际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战略,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与国(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合培养、师生互访、人文交流、科研合作等项目。学校现有国际学术科研平台10余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学校是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成员高校,发起成立江西省孔子学院工作联盟。学校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建设3所孔子学院,其中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被评为“全球示范孔子学院”。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招收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社会影响学校累计培养各类优秀人才近50万名,校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人才,如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邵鸿,江西省委原书记万绍芬,中宣部原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局长、安徽省委原书记王太华,求是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扬勇,吉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史文斌,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敏,江西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陈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金声,新中国“最美奋斗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支月英,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监事长(原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刘经纶,江西济民可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义海,奥运会冠军金紫薇、徐诗晓,第十七届华表奖获得者张品成等。 ...全部>

院校排名

共7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学校教职工共计3149人,其中校本部2818人,校本部专任教师1875人,硕士及以上1740人,占比92.8%(博士1156人,占比61.65%);高级职称1105人,占比58.93%(正高级职称349人,占比18.61%),中级职称701人,占比37.38%。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欧亚科学院、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人选6人(含青年),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人选7人(含青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理论界)3人,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论界)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2人,全国模范教师4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拥有各类省级人才400余人次。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 上榜学科
A-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教育学

...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化学 | 材料科学 | 工程科学 | 农业科学 | 环境/生态学 | 一般社会科学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1%

就业率

20%

考研率

主要就业地区 深圳
主要就业方向 教育培训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上海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485 491 494
超本科线 82 86 94
最低位次 23293 21932 18893
平均分 496 496 504
平均位次 20446 20653 16713
最高分 521 500 513

开设专业

哲学 | 经济学 | 经济统计学 | 金融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 | 社会工作 | 思想政...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江西师范大学2024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江西师范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江西师范大学2022年本科生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4.3

校门

公共设施

宿舍

收费标准

普通类:4380-72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江西师范大学什么档次?算好大学吗?属于什么级别?

江西师范大学是名校吗?江西师范大学值得读吗?

江西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