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一所信息类学科齐全、信息特色鲜明,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由原机械部所属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原电子部所属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源于1937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商业职业学校,1958年多源汇流成立北京机械学院,1990年更名为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归机械电子工业部领导。原北京信息工程学院源于1978年创建的北京大学第二分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隶属电子工业部,1997年合并成立新的北京信息工程学院。2008年正式合并组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校1958年开始大规模本科教育,1981年开始培养研究生,2018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3年获批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构建了全日制本科教育、硕博研究生教育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现有沙河、小营、健翔桥、金台路、酒仙桥五个校区,占地面积81万余平米,设有二级教学单位15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1019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91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58人,留学生137人。在长达8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中国大地,融入国家机械工业、计算机事业的起步发展,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形成了鲜明的信息特色、军工特色、行业特色,积淀了“勤以为学 信以立身”的校训精神和大学文化。坚持党建引领,学校发展迈向新征程。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服务国家和首都发展,聚焦主责主业,把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使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各领域。近年来,学校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北京市“四个中心”建设,把握高精尖产业发展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和首都新发展格局,完成了主体搬迁入驻沙河校区、构建起本-硕-博完整人才培养体系、部地共建等大事,荣获“首都劳动奖状”,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坚持特色优势,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现有45个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北京市一流专业17个,北京市特色专业9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3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9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个专业获批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现“信息+ 智能+”专业全覆盖,专业大类“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全覆盖。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4种。深化产教融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以及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第6次获国赛铜奖,居市属应用型高校第一。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评级A+,持续位居TOP2%。毕业生薪酬长期稳居薪酬网排名全国前40名。坚持师德为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1046人,其中74%具有博士学位,64%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7人,北京学者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团队35个。坚持交叉融合,学科建设实力持续提升。立足国家和首都亟需,聚焦优势注重交叉,稳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7个,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6个学科在2023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50%。现有北京市高校高精尖学科2个,参与共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北京市属高校新兴交叉学科平台1个。学科布局不断优化,实现学科对本科专业、优势学科对一流本科专业的支撑全覆盖。坚持主动融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聚焦国家战略及北京市高精尖产业需求,初步形成五大优势科研领域。推进科技工作六大工程,近三年年均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亿元。现有省部级与行业重点科研机构34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2023年成为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的媒体融合学科交叉联盟首批成员,共建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推进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入选北京市首批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平台,成为北京市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单位,在高端软件、传感技术等领域一批成果实现产业化。近三年,授权发明专利400余项,新增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项。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学校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持续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加快建设信息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全部>

院校排名

共7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坚持师德为先,师资队伍水平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1046人,其中74%具有博士学位,64%具有高级职称,拥有博士生导师53人,硕士生导师509人。拥有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3人,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7人,北京学者3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2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北京市百千万人才3人,北京市人才项目4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1人,北京市师德榜样、师德先锋、优秀教育工作者等30人,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和首都教育先锋先进个人11人。8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拥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团队、北京市优秀德育先进集体等各级各类国家级及省部级团队35个。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 上榜学科
C+

仪器科学与技术

C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ESI排名全球1%学科

工程科学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99%

就业率

21%

考研率

主要就业地区 北京
主要就业方向 互联网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北京
本科批
0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535 524 512
超本科线 101 76 87
最低位次 24276 26249 23533

开设专业

经济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翻译 | 传播学 | 网络与新媒体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应用统计...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录取原则 加分政策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章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3.8

行政楼

行政楼

教学楼

收费标准

普通类:4200-500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什么档次?算好大学吗?属于什么级别?

张雪峰评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含综合实力分析、历年分数线)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什么档次?很厉害吗?附学校的级别水平介绍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