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库

大学简介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有48年办学历史,是全省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历史最悠久的院校之一。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职业教育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广东省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单位、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标杆学校建设单位、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工信部第一批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单位、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第一梯度A+类学校;入选东部地区产教融合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在2023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强校工程”考核中获评A类第8名,取得历史新突破。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733人,其中高职扩招学生4000余人。院校代码:12060,办学性质:省属公办,录取批次:专科。【办学历史】学校前身为广东韶关钢铁集团职工大学,始办于1976年3月,办学初期校名为韶关钢铁厂“七二一”工人大学;1982年6月,粤北三所冶金职工大学合并为韶钢职工大学,由韶钢管理,并迁至曲江区原广东工业大学旧址办学;2000年6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为普通高等职业学校;2014年6月,由宝钢集团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移交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管理。【办学条件】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曲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南华曹溪路188号,邻近京珠高速公路,紧靠广韶公路,毗邻粤北名胜南华寺,占地322.6亩;浈江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狮塘路66号,占地353亩;莲花校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莲花大道北10号,占地473亩。学校秉承“以人为本、教育创新、依法治校、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笃志弘毅、止于至善”的校训精神,凝练了“务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校风,“士则世范、德技双馨”的教风,“博学笃行、德技兼修”的学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励精图治,于2005年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毕业生近年来总体就业率均在99%以上,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3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结果通报中,学生评价总体满意度全省名列第4,雇主评价总体满意度全省名列第3。学校下设电气工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建筑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广东省技术能手6人,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1个,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1个,广东省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1个,广东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人,国内外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82人。韶关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韶关工匠”3人,韶关市三八红旗手2人,韶关市技术能手9人,韶关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2人,韶关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1人,“韶关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韶关市三八红旗集体2个,韶关市三八红旗工作室1个。聘请了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罗东元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客座教授和德育导师,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学校党委获评全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工作优秀组织奖、固本强基工程创新奖;先后获评广东省高校优秀“书记项目”,广东省高校“三型”党支部,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培育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广东省暑期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项目,广东省大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学校先后被授予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学校、全国冶金高等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学生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就业指导工作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评估中荣获全省第四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优秀等级。【专业建设】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按照“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的思路,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本科三二分段协同培养,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形成了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岗位需求的专业群。学校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数控技术四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机电设备技术、市场营销专业为中央支持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重点建设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性专业;数控技术、软件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四个专业为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校按照对接需求、特色鲜明的发展思路,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充分发挥背靠韶钢的大优势,探索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央财、省财专项扶持资金项目的建设为牵引,进一步充实实验、实训硬件资源,初步形成了国家、省级、校级三级实训基地体系。现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24个,下属实验室、实训室、计算机室共131个。其中,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和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中央财政扶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电子电工与自动化技术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数控技术专业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8个:机电维修实训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软件技术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公共实训中心2个:工业机器人公共实训中心和机电技术公共实训中心;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个。学校校企合作蓬勃发展,在韶关和珠三角等地设有285个实习实训基地,其中4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宝武集团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联通(韶关分公司)、广州市友迪资讯科技有限公司、曲江团委(韶关)。在宝武集团中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设有30个实习实训教学点。学校丰富的实训资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技能考证和竞赛】学校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点,2005年获批省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以来,多年来倾力服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曾先后三次被广东省职业鉴定指导中心评为技能鉴定“先进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改革后,我校主动求变,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面向在校生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高职院校,目前共有15个面向在校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职业(工种)。2023年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社会评价培训组织遴选中,我校有11项职业(工种),共计26个等级通过遴选,进入到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培育辅导期,这必然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我校社会服务能力,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双证书”和1+X证书制度建设,要求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必须取得1种或多种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获评1+X证书实施优秀单位。据统计,学校历届毕业生有近半学生考取了两种以上证书,最多的甚至考取了8种职业资格证书,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学校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大力营造崇尚技能的校园氛围,引领和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和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近三年,学校师生先后斩获300多项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奖项,圆了广大师生“人生出彩”的职业梦想。【文化育人建设】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推进图书和信息资源建设,建有音乐室、绘画室、形体训练室、九龄广场、松林公园和标准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二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建立奖、助、贷、减、免制度,依托3D创客工作室、电子协会、英语俱乐部等49个学生社团,发挥红色文化节、校园读书节、商务文化节、科技创新大赛、宿舍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品牌活动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和社会实践,为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育学生“注重人格、注重伦理、注重利他、注重和谐”的人文精神。48年的发展历史,学校在教学、技能培训、学生管理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建校以来,培养了以“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庄庆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管理骨干和以黄晓波为代表的一批创业人才。学校毕业生素以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综合素质高著称,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学校拥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施、幽雅的校园环境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立志成才的求学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也为企事业单位推动技术技能累积、科学研究、培养订单人才架设了平台,校园文化育人主体功能和功效得到充分展现。 ...全部>

院校排名

共2项,点击查看>

师资力量

学校下设电气工程学院、先进制造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建筑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10个二级教学单位,现设有广东省博士工作站、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广东省三八红旗手2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广东省技术能手6人,广东省三八红旗工作室1个,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1个,广东省劳模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1个,广东省高等院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2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13人,国内外中青年教师访问学者82人。韶关市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才3人,“韶关工匠”3人,韶关市三八红旗手2人,韶关市技术能手9人,韶关市职工技术创新能手2人,韶关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称号1人,“韶关工匠”创新工作室1个,韶关市三八红旗集体2个,韶关市三八红旗工作室1个。聘请了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技术专家、能工巧匠罗东元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优秀技术人才为客座教授和德育导师,打造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全部>

王牌专业

查看全部 >
骨干专业名单

机电一体化技术

就业前景

查看全部 >
主要就业地区 广州
主要就业方向 互联网

招录数据

学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招生计划
广东
专科高职批
521组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最低分 391 389 402
超专科线 191 209 222
最低位次 132797 146307 137608
最高分 450 435

开设专业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 | 工程造价 | 建设工程管理 | 机械设计与制造 | 数...

招录规则

查看全部 >
招生章程 录取原则 加分政策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招生章程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

共7条,点击查看>

校园生活

查看全部 >

院校满意度 3.7

收费标准

普通类:5250-6410元/年

相关文章

查看全部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专科院校中的排名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录取分数线是368分-477分

千万别来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读书了?学校口碑怎么样?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