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录取线多少分2026年?本文将奉上三江学院2025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6年有意报考三江学院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三江学院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三江学院位于江苏南京,隶属于江苏省教育厅,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综合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双万计划。
据悉,三江学院一共拥有2个特色专业。在2025年民办高校排名(软科)中位列第0名、2025年民办Ⅱ类排名(校友会)中位列第0名。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5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三江学院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6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
三江学院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份 | 理科 分数 |
理科 位次 |
|||
| 新疆 | 292 | 42033 | |||
|
三江学院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河北 | 三江学院物理组 | 461 | 221488 | |
| 河北 | 三江学院历史组 | 498 | 51070 | |
| 山西 | 三江学院第001组 | 445 | 35357 | |
| 山西 | 三江学院第301组 | 420 | 119735 | |
| 山西 | 三江学院第302组 | 429 | 113906 | |
| 山西 | 三江学院第303组 | 423 | 117869 | |
| 辽宁 | 三江学院历史组 | 443 | 25655 | |
| 辽宁 | 三江学院物理组 | 423 | 94792 | |
| 黑龙江 | 三江学院第001组 | 413 | 21458 | |
| 黑龙江 | 三江学院第002组 | 360 | 85313 | |
| 黑龙江 | 三江学院第003组 | 402 | 69004 | |
| 江苏 | 三江学院01组 | 498 | 48630 | |
| 江苏 | 三江学院02组 | 486 | 180771 | |
| 江苏 | 三江学院03组 | 469 | 200008 | |
| 浙江 | - | 488 | 185686 | |
| 浙江 | - | 493 | 180673 | |
| 安徽 | 三江学院001组 | 482 | 161575 | |
| 安徽 | 三江学院002组 | 482 | 160937 | |
| 福建 | 三江学院500组 | 465 | 99057 | |
| 福建 | 三江学院999组 | 459 | 104060 | |
| 江西 | 三江学院第101组 | 499 | 38812 | |
| 江西 | 三江学院第501组 | 444 | 154787 | |
| 江西 | 三江学院第502组 | 447 | 151519 | |
| 山东 | - | 444 | 325022 | |
| 湖北 | 三江学院第01组 | 468 | 114776 | |
| 湖南 | 三江学院第101组 | 459 | 46267 | |
| 湖南 | 三江学院第102组 | 430 | 180359 | |
| 湖南 | 三江学院第103组 | 427 | 184303 | |
| 广东 | 三江学院207组 | 496 | 60983 | |
| 广东 | 三江学院208组 | 501 | 57090 | |
| 广东 | 三江学院209组 | 454 | 246361 | |
| 广东 | 三江学院210组 | 443 | 264958 | |
| 广东 | 三江学院211组 | 458 | 239048 | |
| 广西 | 三江学院101组 | 403 | 52592 | |
| 广西 | 三江学院102组 | 373 | 171534 | |
| 广西 | 三江学院103组 | 371 | 173518 | |
| 重庆 | 三江学院物理组 | 425 | 103219 | |
| 重庆 | 三江学院历史组 | 463 | 27885 | |
| 四川 | 三江学院专业组101 | 438 | 207063 | |
| 四川 | 三江学院专业组102 | 444 | 200565 | |
| 四川 | 三江学院专业组103 | 438 | 207063 | |
| 贵州 | 三江学院历史组 | 459 | 38916 | |
| 贵州 | 三江学院物理组 | 387 | 158053 | |
| 甘肃 | 三江学院001专业组 | 419 | 23716 | |
| 甘肃 | 三江学院002专业组 | 384 | 88949 | |
| 甘肃 | 三江学院003专业组 | 374 | 93788 | |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利用“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实施“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强化”的建设方针。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62.6%,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92.9%,“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6.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6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77人,专业带头人具有高级职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