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学院录取线多少分2025年?本文将奉上武昌首义学院2024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5年有意报考武昌首义学院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武昌首义学院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武昌首义学院位于湖北武汉,隶属于湖北省教育厅,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理工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双万计划。
在2025年民办高校排名(软科)中位列第0名、2025年民办I类排名(校友会)中位列第0名。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4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武昌首义学院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5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武昌首义学院 24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份 | 理科 分数 |
理科 位次 |
文科 分数 |
文科 位次 |
|
新疆 | 264 | 41559 | 318 | 12667 | |
新疆 | 224 | 46653 | 236 | 20632 |
武昌首义学院 24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天津 | 武昌首义学院01组 | 490 | 41492 | |
天津 | 武昌首义学院03组 | 495 | 40112 | |
河北 | 武昌首义学院历史组 | 470 | 53546 | |
河北 | 武昌首义学院物理组 | 479 | 156509 | |
上海 | 武昌首义(01) | 416 | 39269 | |
上海 | 武昌首义(02) | 408 | 40752 | |
江苏 | 武昌首义学院01组 | 481 | 49648 | |
江苏 | 武昌首义学院02组 | 341 | 32886 | |
江苏 | 武昌首义学院03组 | 490 | 157611 | |
江苏 | 武昌首义学院04组 | 462 | 187958 | |
江苏 | 武昌首义学院05组 | 421 | 37815 | |
浙江 | - | 492 | 178059 | |
浙江 | - | 269 | 281057 | |
安徽 | 武昌首义学院001组 | 484 | 148299 | |
安徽 | 武昌首义学院002组 | 352 | 278129 | |
福建 | 武昌首义学院500组 | 490 | 81627 | |
福建 | 武昌首义学院999组 | 448 | 22904 | |
江西 | 武昌首义学院第101组 | 495 | 34293 | |
江西 | 武昌首义学院第102组 | 331 | 141506 | |
江西 | 武昌首义学院第501组 | 473 | 119941 | |
江西 | 武昌首义学院第502组 | 478 | 113320 | |
江西 | 武昌首义学院第503组 | 302 | 242207 | |
山东 | - | 384 | 446232 | |
山东 | - | 445 | 314576 | |
湖北 | 武昌首义学院第01组 | 476 | 29295 | |
湖北 | 武昌首义学院第02组 | 486 | 101041 | |
湖北 | 武昌首义学院第03组 | 475 | 110229 | |
湖北 | 武昌首义学院第04组 | 278 | 111175 | |
湖北 | 武昌首义学院第05组 | 309 | 217649 | |
湖南 | 武昌首义学院第102组 | 466 | 40573 | |
湖南 | 武昌首义学院第104组 | 442 | 163931 | |
湖南 | 武昌首义学院第106组 | 318 | 280134 | |
湖南 | 武昌首义学院第Y03组(艺术专业) | 445 | 51680 | |
广东 | 武昌首义学院201组 | 487 | 47407 | |
广东 | 武昌首义学院202组 | 487 | 170256 | |
广西 | 武昌首义学院101专业组 | 388 | 145830 | |
广西 | 武昌首义学院102专业组 | 375 | 157368 | |
广西 | 武昌首义学院103专业组 | 400 | 52139 | |
海南 | 武昌首义学院(02) | 538 | 26380 | |
海南 | 武昌首义学院(03) | 495 | 38461 | |
贵州 | 武昌首义学院物理组 | 387 | 138704 | |
贵州 | 武昌首义学院历史组 | 448 | 39539 |
现有教师1000余人,其中自有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占5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91.5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楚天学子2人;拥有5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基层教学组织和4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了一支以国家级专家学者和国家名师引领、双师型教师占比高、教学科研能力较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