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录取线多少分2024年?本文将奉上北京化工大学2023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4年有意报考北京化工大学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北京化工大学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北京化工大学位于北京,隶属于教育部,是一所公立性质的理工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成功进入211、双一流、中央部属大学行列,入选卓越工程师、双万计划,是拥有保研资格的大学之一。
据悉,北京化工大学一共拥有33个硕士点、8个博士点、22个特色专业、1个一级学科、1个一流学科、1个重点实验室。在2024年中国高校ESI国际排名中位列第418名、2025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中位列第0名,学校的化学工程与技术被教育部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是整个北京化工大学最好的学科。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3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北京化工大学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4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北京化工大学 23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份 | 理科 分数 |
理科 位次 |
文科 分数 |
文科 位次 |
|
新疆 | 503 | 5132 | 519 | 1258 |
北京化工大学 23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04)(中外合办) | 591 | 12047 | |
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01) | 611 | 8329 | |
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03) | 612 | 8147 | |
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02) | 611 | 8329 | |
北京 | 北京化工大学(05)(中外合办) | 590 | 12247 | |
天津 | 北京化工大学1组 | 623 | 7894 | |
天津 | 北京化工大学2组 | 634 | 5948 | |
天津 | 北京化工大学3组 | 623 | 7894 | |
天津 | 北京化工大学4组 | 616 | 9256 | |
天津 | 北京化工大学5组 | 613 | 9863 | |
河北 |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组 | 570 | 32803 | |
河北 | 北京化工大学历史组 | 600 | 2721 | |
辽宁 | 北京化工大学历史组 | 577 | 2717 | |
辽宁 |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组 | 571 | 18728 | |
上海 | 北京化工(01) | 529 | 12442 | |
江苏 | 北京化工大学01组 | 586 | 6865 | |
江苏 | 北京化工大学02组 | 616 | 20903 | |
江苏 | 北京化工大学03组 | 616 | 20903 | |
浙江 | - | 611 | 20704 | |
福建 | 北京化工大学500组 | 599 | 11703 | |
福建 | 北京化工大学999组 | 604 | 10382 | |
山东 | - | 579 | 38485 | |
湖北 | 北京化工大学第01组 | 580 | 4105 | |
湖北 | 北京化工大学第04组 | 612 | 14316 | |
湖北 | 北京化工大学第02组 | 616 | 12783 | |
湖北 | 北京化工大学第05组(国家专项计划) | 597 | 20672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103组 | 579 | 3572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106组 | 605 | 13227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104组 | 610 | 11459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205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583 | 22539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308组(国家专项) | 588 | 20193 | |
湖南 | 北京化工大学第207组(中外合作办学或国际项目) | 577 | 25516 | |
广东 | 北京化工大学201组 | 584 | 6046 | |
广东 | 北京化工大学202组 | 609 | 21078 | |
广东 | 北京化工大学203组 | 607 | 22387 | |
广东 | 北京化工大学205组(中外合作办学) | 592 | 33228 | |
广东 | 北京化工大学206组(中外合作办学) | 591 | 34039 | |
海南 | 北京化工大学(02) | 662 | 3825 | |
海南 | 北京化工大学(01) | 673 | 3033 | |
重庆 |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组 | 580 | 10680 | |
重庆 | 北京化工大学历史组 | 556 | 3432 |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7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7人(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