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科技学院录取线多少分2026年?本文将奉上闽南科技学院2025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6年有意报考闽南科技学院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闽南科技学院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闽南科技学院位于福建泉州,隶属于福建省教育厅,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综合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双万计划。
据悉,闽南科技学院一共拥有2个特色专业。在2025年民办高校排名(软科)中位列第0名、2025年民办I类排名(校友会)中位列第0名。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5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闽南科技学院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6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
闽南科技学院 25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山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001组 | 444 | 35629 | |
| 山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301组 | 420 | 119735 | |
| 山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302组 | 423 | 117869 | |
| 山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303组 | 419 | 120285 | |
| 内蒙古 | 闽南科技学院第001组 | 437 | 17992 | |
| 内蒙古 | 闽南科技学院第002组 | 399 | 61601 | |
| 内蒙古 | 闽南科技学院第003组 | 401 | 60964 | |
| 内蒙古 | 闽南科技学院第111组 | 435 | 18281 | |
| 黑龙江 | 闽南科技学院第001组 | 406 | 22737 | |
| 江苏 | 闽南科技学院01组 | 473 | 195768 | |
| 安徽 | 闽南科技学院001组 | 461 | 190368 | |
| 安徽 | 闽南科技学院002组 | 461 | 190363 | |
| 安徽 | 闽南科技学院003组 | 462 | 189684 | |
| 福建 | 闽南科技学院500组 | 455 | 107492 | |
| 福建 | 闽南科技学院999组 | 459 | 104060 | |
| 江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101组 | 500 | 37889 | |
| 江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501组 | 443 | 156297 | |
| 江西 | 闽南科技学院第502组 | 456 | 141202 | |
| 湖南 | 闽南科技学院第101组 | 455 | 48306 | |
| 湖南 | 闽南科技学院第102组 | 427 | 184303 | |
| 湖南 | 闽南科技学院第103组 | 427 | 184303 | |
| 广东 | 闽南科技学院206组 | 508 | 51670 | |
| 广东 | 闽南科技学院207组 | 503 | 55525 | |
| 广东 | 闽南科技学院208组 | 493 | 177150 | |
| 广东 | 闽南科技学院209组 | 491 | 180626 | |
| 广东 | 闽南科技学院210组 | 484 | 193979 | |
| 广西 | 闽南科技学院111组 | 405 | 51654 | |
| 广西 | 闽南科技学院151组 | 379 | 165559 | |
| 广西 | 闽南科技学院152组 | 374 | 170542 | |
| 海南 | 闽南科技学院(01) | 536 | 27274 | |
| 四川 | 闽南科技学院专业组101 | 439 | 206006 | |
| 四川 | 闽南科技学院专业组102 | 450 | 193578 | |
| 贵州 | 闽南科技学院历史组 | 467 | 34987 | |
| 贵州 | 闽南科技学院物理组 | 431 | 115770 | |
| 甘肃 | 闽南科技学院001专业组 | 415 | 24608 | |
| 甘肃 | 闽南科技学院002专业组 | 378 | 91898 | |
| 甘肃 | 闽南科技学院003专业组 | 380 | 90931 | |
学校以建成特色鲜明、有区域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为发展目标,实施人才强校和特色兴校战略,致力构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800多人,其中有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位老师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省级师德标兵荣誉,多位老师入选“福建省教育厅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养计划”“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坛新秀”“福建省新文科教育专家”“福建省新工科教育专家”“福建省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专家”,多位老师获批泉州市学科、专业带头人,300多位教师获评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共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C类人才,泉州市、南安市高层次人才350多人次。办学23年来,学校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