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理工学院录取线多少分2025年?本文将奉上保定理工学院2024年在全国各省的最低分数线及位次,2025年有意报考保定理工学院的高考生可以参考,看看保定理工学院大概多少分能考上。
保定理工学院位于河北保定,隶属于河北省教育厅,是一所民办性质的综合类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入选双万计划。
在2025年民办高校排名(软科)中位列第0名、2025年民办I类排名(校友会)中位列第0名。
根据考试院公布的2024年招录数据,高考100网为大家整理了保定理工学院在全国各省市文科及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位次排名,供2025年即将高考的同学们在报考前查阅。
保定理工学院 24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份 | 理科 分数 |
理科 位次 |
文科 分数 |
文科 位次 |
|
新疆 | 269 | 40692 | 306 | 13983 |
保定理工学院 24年高考录取分数及位次范围 |
||||
---|---|---|---|---|
省市 | 专业组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北京 | 保定理工学院(01) | 471 | 38445 | |
北京 | 保定理工学院(02) | 434 | 44923 | |
天津 | 保定理工学院01组 | 478 | 44730 | |
天津 | 保定理工学院02组 | 475 | 45489 | |
河北 | 保定理工学院历史组 | 449 | 65868 | |
河北 | 保定理工学院物理组 | 448 | 207066 | |
辽宁 | 保定理工学院历史组 | 400 | 25455 | |
辽宁 | 保定理工学院物理组 | 368 | 86850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1组 | 410 | 23790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2组 | 410 | 23790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3组 | 318 | 44318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4组 | 361 | 86353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5组 | 368 | 83657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6组 | 361 | 86353 | |
黑龙江 | 保定理工学院第007组 | 292 | 109243 | |
江苏 | 保定理工学院01组 | 478 | 50966 | |
江苏 | 保定理工学院02组 | 486 | 162352 | |
江苏 | 保定理工学院03组 | 462 | 187958 | |
江苏 | 保定理工学院04组(中外合作办学) | 462 | 187958 | |
浙江 | - | 526 | 138821 | |
福建 | 保定理工学院500组 | 477 | 91263 | |
福建 | 保定理工学院999组 | 476 | 91993 | |
江西 | 保定理工学院第101组 | 477 | 44572 | |
江西 | 保定理工学院第501组 | 457 | 139477 | |
江西 | 保定理工学院第503组 | 461 | 134841 | |
山东 | - | 445 | 233307 | |
湖北 | 保定理工学院第01组 | 432 | 45225 | |
湖北 | 保定理工学院第02组 | 448 | 131786 | |
湖北 | 保定理工学院第03组 | 437 | 140240 | |
湖南 | 保定理工学院第101组 | 452 | 47905 | |
湖南 | 保定理工学院第102组 | 450 | 153289 | |
湖南 | 保定理工学院第103组 | 436 | 171934 | |
广西 | 保定理工学院101专业组 | 385 | 148438 | |
广西 | 保定理工学院102专业组 | 372 | 159965 | |
广西 | 保定理工学院105专业组 | 400 | 52139 | |
海南 | 保定理工学院(01) | 526 | 29707 | |
海南 | 保定理工学院(02) | 518 | 31962 | |
海南 | 保定理工学院(03) | 483 | 41779 | |
重庆 | 保定理工学院物理组 | 438 | 87150 | |
重庆 | 保定理工学院历史组 | 434 | 30867 | |
贵州 | 保定理工学院历史组 | 456 | 36208 | |
贵州 | 保定理工学院物理组 | 409 | 110705 | |
甘肃 | 保定理工学院001专业组 | 421 | 23773 | |
甘肃 | 保定理工学院002专业组 | 385 | 84713 | |
甘肃 | 保定理工学院003专业组 | 388 | 83497 |
学校十分重视教学队伍建设,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支能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等结构日趋合理的近千人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