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了更公平地推动教育,让更多农村学生有机会上大学而推出的一项政策。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好处是考生更容易上名校,不过报考这项计划的话,考生可选择的专业和院校相对较少。
本文将就将高校专项计划的好处和坏处展开讨论,并附上高校专项计划报名时间及流程,供参考。
一、高校专项是什么意思?
高校专项计划是教育部自2012年起实施的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专项计划之一(另两项为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其核心目标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学子提供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
该计划的特点包括:
1.定向招生:仅面向指定区域的农村户籍学生;
2.单独录取:参与高校单独划定分数线,通常低于普通批次录取线;
3.名额保障:每年全国95所重点高校提供约1.5万个专项计划名额;
4.多元培养:部分高校对专项计划学生提供奖学金、助学金及学业帮扶。
二、高校专项计划的利弊
(一)高校专项计划的优势
1、更加容易考上名校
我们知道重点高校对考生高考的分数要求较高,而农村专项计划的优惠政策很大,重点院校可以优惠30—60分,甚至有些院校达到一本分数线就可以录取,这对于农村地区的考生来说无疑是考取名校的一个好机会,而且专项计划一般都是单独填报志愿,不占用其它志愿的填报资源,不会影响其它志愿填报,如果专项计划没有填报或填报后没有被录取,其它志愿就会正常录取的。
2、有助于农村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
高校专项计划的实施,有助于高校提高农村学生的优质教育入学机会,提高了重点高校中农村学生的生源比例。能体现高校专项计划政策的补偿性质,能落实政策的补偿作用,使得在经济和教育水平上处于弱势的生源地获得更多的补偿机会。
(二)高校专项计划的弊端
1、专业受限,可选择的专业少
比如2022年中南大学有28个专业可以报考,但是要求成绩要在年级前10%。2023年中国政法大学的高校专项计划招生专业是法学,报名了这个学校就不能再报其他学校了。另外,还有部分高校会签订就业协议,要求毕业回生源地工作,条件较为艰苦。
2、开设高校专项的院校较少
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开通了高校专项计划招生,换句话说,如果走高校专项计划去报考,就是选择的学校较少一些,另外,签署了协议以后,必须完成协议上规定的年限,比如说五年必须在属地工作,就不能很好地利用应届毕业生这个优势了。
三、高校专项计划报名时间及流程
根据小编查到的消息,2025年高校专项计划的报名时间是在4月20日之前结束。具体的报名流程安排如下:
1、4月20日前:有关高校公布招生简章,考生完成报名申请。
2、5月20日前:省市完成考生基本条件审核并公示通过审核名单。
3、5月底前:高校完成考生其他条件审核并公示通过审核名单。
4、6月7日-8日:考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
5、高考后-出分前:部分试点高校组织考核。
6、高考出分前:高校确定并公示资格名单。
7、高考出分后:考生单独填报志愿,高校完成录取并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