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河南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多少?下文将展示河南大学所有招生专业在2025年高考中最低录取位次排名,帮助大家了解河南大学各专业的高考录取数据。

一、2025河南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本科批物理类
2025年在河北物理类考生中,河南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538分~611分。下文是河南大学在河北本科批物理类考生的招生专业及分数。
1、计算机类(含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611分
2、自动化(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609分
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开封校区就读):607分
4、人工智能(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606分
5、法学(在开封校区就读):606分
6、软件工程(在开封校区就读,由软件学院牵头管理):600分
7、数学类(含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金融数学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598分
8、软件工程(科学与工程可视化,在开封校区就读,试点开展复合交叉“2+2”育人新模式,由物理与电子学院牵头管理):595分
9、网络工程(在开封校区就读,由软件学院牵头管理):594分
10、软件工程(工程智能软件,在开封校区就读,试点开展复合交叉“2+2”育人新模式,由建筑工程学院牵头管理):593分
11、经济统计学(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2分
12、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专业,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2分
13、量子信息科学(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2分
14、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592分
15、材料化学(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1分
16、化学类(含化学(师范)、应用化学、能源化学专业,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0分
17、物理学(师范类,在开封校区就读):590分
18、生物科学(师范类,在开封校区就读):589分
19、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澳,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88分
20、化学工程与工艺(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87分
21、工商管理(在开封校区就读):584分
22、中药学(在开封校区就读):584分
23、药学(在开封校区就读):584分
24、临床药学(在开封校区就读):582分
25、环境科学(在开封校区就读):578分
26、植物科学与技术(在开封校区就读):578分
27、生物育种科学(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77分
28、应用心理学(师范类,在开封校区就读):576分
29、土木工程(在开封校区就读):573分
30、建筑学(在开封校区就读):569分
31、教育技术学(师范类,在开封校区就读):569分
32、旅游管理类(含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564分
33、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在开封校区就读):548分
34、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中澳,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38分
本科批历史类
2025年在河北历史类考生中,河南大学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是582分~616分。下文是河南大学在河北本科批历史类考生的招生专业及分数。
1、法学(在开封校区就读):616分
2、中国语言文学类(师范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610分
3、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专业,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608分
4、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在开封校区就读):607分
5、历史学类(含历史学(师范)、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602分
6、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师范)、地理信息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602分
7、工商管理(在开封校区就读):601分
8、教育学(在开封校区就读):601分
9、新闻传播学类(含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601分
10、公共管理类(含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开封校区就读):592分
11、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中澳,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91分
12、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在郑州龙子湖校区就读):584分
13、德语(在开封校区就读):582分
14、俄语(在开封校区就读):582分

二、河南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河南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专业特色鲜明、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为林伯襄先生,校园选建于河南贡院旧址之上。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部分院系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兄弟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7年9月,学校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2月,学校再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111年来,学校恪守“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形成“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校风和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为核心的大学精神,培养70多万名各类人才,为教育振兴、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作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