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可将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数据作为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4年在广东的分数线为397分、2023年为379分、2022年为415分。倘若2025年广东物理类考生的成绩超过了三年最高值,即415分,那么被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录取的概率便会非常高。
下文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2、2023、2024年在全国各省市区文科、理科、物理类、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大家查询。

一、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1、新高考院校专业组省份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在安徽物理类001组的最低分为408分。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物理类第501组,2024年的录取分数线为432分。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物理类第103组,2024年最低分为403,2023年的最低分为384分。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物理类506组(协同培养),近二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32、437分。
下方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汇总在一个表格里,方便大家对比查询。
高考 省份 | 科目 | 专业组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安徽 | 物理 | 001组 | 408 | ||
安徽 | 物理 | 002组 | 403 | ||
安徽 | 历史 | 001组 | 305 | ||
江西 | 物理 | 第501组 | 432 | ||
江西 | 物理 | 第502组 | 422 | ||
江西 | 历史 | 第101组 | 437 | ||
湖南 | 物理 | 第103组 | 403 | 384 | |
湖南 | 物理 | 第102组 | 411 | 389 | |
湖南 | 历史 | 第101组 | 404 | 369 | |
广东 | 物理 | 506组(协同培养) | 432 | 437 | |
广东 | 物理 | 505组(协同培养) | 418 | 425 | |
广东 | 物理 | 503组 | 397 | 379 | |
广东 | 物理 | 502组 | 401 | 398 | 422 |
广东 | 物理 | 501组 | 404 | 387 | 415 |
广东 | 物理 | 504组(协同培养) | 407 | 408 | |
广东 | 历史 | 509组 | 392 | 405 | |
广东 | 历史 | 510组(协同培养) | 403 | ||
广东 | 历史 | 511组(协同培养) | 414 | ||
广东 | 历史 | 508组 | 414 | ||
广东 | 历史 | 507组 | 416 | ||
广东 | 历史 | 512组(协同培养) | 420 | 416 | |
广西 | 物理 | 102组 | 375 | ||
广西 | 物理 | 101组 | 367 | ||
广西 | 历史 | 103组 | 368 | ||
甘肃 | 物理 | 002组 | 309 | ||
甘肃 | 历史 | 001组 | 265 |
2、非院校专业组省份
山西专科高职批理科: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283分、2023年分数线为195分,2022年分数线为130分。
河南高职专科批理科: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分范围为306分~357分。
四川高职专科批理科: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428分、2023年分数线为357分,2022年分数线为294分。
高考 省份 | 批次 | 科目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理科 | 283 | 195 | 130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文科 | 242 | 180 | 130 |
河南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357 | 357 | 306 |
河南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355 | 354 | 238 |
四川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428 | 357 | 294 |
四川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423 | 380 | 355 |
贵州 | 高职专科批 | 物理 | 328 | ||
贵州 | 高职专科批 | 历史 | 364 | 331 | 252 |
云南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370 | 336 | 265 |
云南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390 | 296 | 455 |
新疆 | 专科批 | 理科 | 204 | 242 | 196 |
新疆 | 专科批 | 文科 | 226 | 167 |
二、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学校现在专任教师900多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2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60%,“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同时聘请500多名来自生产一线有熟练技能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聘请30多位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和专家学者为学校客座教授。现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9项,省级教改专项15项,省部级项目55项,获得各类专利等知识产权18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