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关键词汇总:超齐全的政治必修教材梳理

刘老师     

必修一《经济生活》关键词句归类

一、基础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二、根本、基本、重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计划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三、途径

◇规避风险的途径:保险。

四、本质、实质、性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五、标志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重要标志。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六、特征、特点、属性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公司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

◇税收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七、保证、保障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八、最、首先

◇我们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的来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是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

九、核心、中心、关键

◇绿色消费的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十、前提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十一、原则、准则

◇理性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订立保险合同应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原则。

◇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市场交易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开放发展要遵循共建共享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非歧视、公平竞争、透明度、自由贸易原则。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

十二、体现、表现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集中地表现在:调节产量;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十三、决定、规定、注重

◇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十四、目标、目的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十五、来源

◇贷款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十六、动力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动力和最终目的,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七、主体、主导

◇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

◇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十八、宗旨

◇绿色消费以保持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

十九、职能

◇货币的五项职能是: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二十、比喻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一种无形资产。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市场调节是“看不见的手”。

二十一、关系

◇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财政赤字。


必修二《政治生活》关键词句归类

一、“性质”、“宗旨”、“本质”、“实质”类

◇国家性质: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从本质是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是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政府是行政机关,人民法院是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民主党派的性质: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主张实行西方多党制的实质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二、“核心”、“关键”类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

三、“根本”、“基本”、“重要”类

◇政府树立自己的权威,最根本的是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障。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的重要的人权,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选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一权力,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神圣的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支持人大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它绝不是西方宣传的所谓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这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征。我国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国际社会中,最重要成员是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中,主权是最重要的要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四、“前提”、“基础”、“保障”、“保证”类

◇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基础。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基础。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在政治生活中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是因为有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的保障。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集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基础的。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引发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五、“原则”、“准则”类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首要原则是民族平等,根本原则是各民族共同繁荣。

◇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六、“监督”类

◇公民的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公民的民主监督途径,主要有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我国初步建立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党内监督、国家监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和内部监督(上级政府、下级政府、审计部门的监督)。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政协的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一般是指在决策之前征求意见,民主监督一般是指在决策之后的建议与批评,参政议政一般是指主动建议)

◇全国人大的监督: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一委”。

七、“决定”类

◇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对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八、关于“组成范围”

◇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组成范围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人民政协的组成范围,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政党身份参加。此外,还包括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各界爱国人士、港澳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

九、关于“特点”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舆论监督的特点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

◇各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具有法律赋予的基本特点。

◇国家主权有两个方面的特性:对内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对外表现为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十、“主体”类

◇依法行政的主体——政府。

◇依法执政的主体——中国共产党。

◇我国权力行使的主体——国家机关。

◇外交政策的主体——主权国家。

十一、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必修三《文化生活》关键词句归类

一、基础(基本)

◇经济是政治和文化的基础。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二、根本

◇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三、集中

◇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四、决定

◇一定的文化由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P104)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五、源泉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六、关系

◇人与文化的关系: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影响了人;人既是创造文化的主体,也是受文化影响的客体。

◇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七、特点(特征)

◇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们的一种素养,是后天形成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传统文化的特点:相对稳定性、鲜明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实用性和整体性。

◇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新特点: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

八、表现

◇文化影响人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表现: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表现(见证):汉字与史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九、途径

◇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文化传播的途径: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坚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解决道德冲突的重要途径是: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十、核心(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的发明。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十一、独特

◇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学艺术,对于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

十二、特有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十三、功能

◇大众传媒的功能:传递、沟通、共享。

◇教育的特定功能:选择、传递、创造文化。

十四、动力

◇文化多样性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文化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实践。

◇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十五、主体

◇社会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十六、实质(本质)

◇文化现象实质上是精神现象。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十七、主要(重要)

◇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制度的更替);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教育。

◇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

十八、正确态度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待文化交流的正确态度: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外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十九、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发展传统文化的要求: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持抵制腐朽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二十、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二十一、形式

◇大众传媒的形式:报刊、广播、电视、网络。

◇传统文化的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二十二、包括

◇文化包括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

◇传统文艺包括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

◇传统思想包括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十三、内涵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核心: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十四、精神纽带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句归类

一、基础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一切事物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事物的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根本、基本、重要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实质与核心),基本观点是联系的、发展的观点(总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矛盾分析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内容。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群众路线。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

◇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

三、途径、方式、形式

◇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是辩证的否定。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本质、实质、性质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五、特征、特点、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

◇实践三个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社会历史性。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六、保证、保障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七、最、首先

◇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

◇迎接未来科技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运动(或哲学)。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

◇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人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八、核心、中心、关键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想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突破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九、前提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目标和归宿。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同一以对立和差别为前提。

十、体现、表现

◇地理环境、人口要素和生产方式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十一、决定、规定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十二、目标、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十三、源泉、来源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

◇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十四、动力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理想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

十五、精髓、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勇于批判、不断创新。

十六、主体、主导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十七、标准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判断一种文化是不是先进文化,要看这种文化是否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标准,其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客观标准是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坚持真理。

十八、意识

◇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最基本观点是实践观。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意象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政治赋分容易吗?选政治赋分高吗?

2020-02-13

高考政治和化学哪个痛苦?高三想把化学改政治来得及吗?

2020-02-17

2020疫情政治高考考点!附有关新型肺炎的高考政治大题

2020-04-27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