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评录取了可以放弃吗?综合评价录取的利弊?

何娜老师     

综评录取后可以放弃,但需根据院校规定和协议内容谨慎处理,可能面临失去录取机会、承担违约责任等后果。

一、综评录取了可以放弃吗?

可以。

综合评价招生是高考改革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招生模式。这种招生的最大特点是,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大学综合考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考生的综合总分,最后根据综合总分进行筛选。

招生综合评价是对现行统一招生的重要补充。它更注重高校的培养特色和考生的整体素质发展。综上所述,综合评价是一种以选拔综合素质好、品学兼优的考生为重点的招生模式。

不过随着综合评价招生的实施,有的同学在报考之后会出现后悔的情况。对于综合评价入选结果一般在校测结束后公布,如果报考院校没有锁档,考生没有进行志愿确认的话可以放弃,高考志愿不填报即意味着放弃报考。如果自己已经被学校正式录取了,但后悔不想去的话就需要办理退学手续,不然会对个人诚信档案有所影响。

点击链接,下载教育部备案APP:https://m.ymzy.cn/app

【免费查看】全国大学最新录取分、好就业的专业

二、综合评价录取的利弊?

1、好处

(1)有机会降分录取 :参加综合评价招生是有机会被降分录取的,因为综合评价招生与普通高考招生相比,并不会只看重高考成绩,还会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不过呢虽然综评院校淡化了高考成绩的作用,但对学科竞赛奖项、学生干部或高中学习成绩甚至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要求也会更高。

(2)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 参加综合评价招生可以说是给自己多留了一条后路,增加一次被高校录取的机会。总评与各种特殊招生是互不冲突的,对学生参加普通高考也没有负面影响。

(3)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有的同学可能单从成绩来看,在班上不算是十分优异的,但从各个方面来看,综合素质却比较高。综合评价招生正是给了这类考生更多的机会,并且有利于考生全面发展。

(4)可报考的都是优势专业

综合评价的招生专业虽然没有普通高考那么广泛,但基本上都是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此外,一些高校的部分专业仅通过综合评价招生,如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小语种专业。

2、弊端

(1)综合评价招生面向全国招生的院校比较少, 一般来说多数院校只在本省招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综评比较看重综合素质发展,淡化了高考成绩要求, 但在某种意义上也加大了对竞赛奖项以及证书的要求。

(3)参与综合评价招生的人数不断增加,考生的竞争压力更大, 在择优录取的情况下对考生的综合要求会不断变高。

(4)部分院校会做出一些限制 ,比如说专业上的限制或者是进行锁档。

三、综合评价招生院校名单

1、面向多省份开展综合评价招生的院校

2、各省主要招生院校

(1)上海市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2)江苏省

A类高校: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深圳) 、深圳北理莫斯科、西湖大学

B类高校: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

(3)山东省

省内高校: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海洋大学

省外高校: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浙江大学

(4)广东省

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5)浙江省

注:各省份招生院校可能有微调,最终以官方发布为准。

文中提到的大学

北京 | 本科 | 语言 | 公立 | 教育部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法律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5年录取线汇总表:免费领!高三家长快存好

09-30 17:35

关于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校专项,你不懂的都说清楚了

2021-03-10

2022综合评价报名时间-2022综合评价最新招生政策

2022-03-15

综合评价招生学校名单2022年:综合评价招生靠谱吗?

2022-05-07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