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全国多省份新高考改革进入关键阶段,等级赋分制度成为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在“3+1+2”或“3+3”模式下,再选科目成绩不再以原始分计入总分,而是通过科学转换形成赋分。
这一机制直接影响录取结果,但“高校录取看赋分还是原分”的疑问仍普遍存在。本文将深度解析2026年高考赋分标准,并明确回答录取依据的核心问题。
一、2026年高考赋分标准
1. 赋分科目与等级划分
2026年,全国已有29个省份实施新高考,其中“3+1+2”模式(如四川、江苏)和“3+3”模式(如山东、海南)均采用等级赋分。赋分科目通常为再选科目(如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具体规则如下:
等级划分:将全省考生按单科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按比例划分为5-7个等级(如A、B、C、D、E)。
赋分区间:每个等级对应固定赋分范围。例如,A级占15%,赋分100-86分;B级占35%,赋分85-71分;C级占35%,赋分70-56分;D级占13%,赋分55-41分;E级占2%,赋分40-30分。
2. 赋分转换公式
以四川省为例,再选科目赋分采用“等比例转换法则”,公式为:
(Y2-Y)/(Y-Y1)=(T2-T)/(T-T1)
(Y为原始分,Y1、Y2为等级原始分上下限;T1、T2为等级赋分上下限;T为最终赋分)例如:某考生化学卷面分77分,若原始分排名落入B级(原始分区间80-64,赋分区间85-71),代入公式计算得赋分82分。
3. 关键原则
排名为核心:赋分仅反映考生在全省的相对位置,与试卷难度无关。
分数等值:通过数学转换,使不同科目成绩具有可比性。
动态调整:每年赋分比例可能微调,但整体框架保持稳定。
二、高考录取看赋分成绩还是原分?
1. 录取核心依据:总成绩=赋分后分数
高校招生录取时,考生总成绩由以下部分构成: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原始分直接计入总分。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原始分计入总分。再选科目:赋分后成绩计入总分。
结论:高考录取的“总成绩”是赋分后的分数,而非原始分。例如,四川考生总成绩=语数外原始分+物理/历史原始分+再选科目赋分。
2. 特殊类型招生可能参考原始分
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部分高校在初审或校测中可能参考原始分,但最终录取仍以总成绩为主。
单科成绩要求:如医学专业要求化学原始分达到一定标准,但此类情况极少。
3. 赋分对考生的实际影响
选科策略:理科较弱考生可优先选择政治、地理(竞争相对较小);化学、生物因选科人数多,赋分波动较大。
排名优化:再选科目成绩需关注全省排名,而非绝对分数。例如,卷面分60分若排名前10%,赋分可能高于卷面分70分但排名中等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