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强基计划2025年招生政策呈现新趋势,招生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报名时间集中在4-5月份,具体以各校公布的时间信息为准。
一、2025年浙江强基计划招生政策
2025年浙江省强基计划招生政策以“选拔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聚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政策呈现三大亮点:
1.校测前置模式
考生需在高考后、出分前完成校测,包括笔试和面试。以浙江大学为例,校测成绩占综合成绩的15%(笔试30%,面试70%),与高考成绩(占85%)加权后择优录取。此模式为考生提供了“逆袭机会”——即使高考成绩略低于普通批次投档线,若校测表现优异仍可录取。
2.动态淘汰与补录机制
实行“本硕博衔接”培养,优秀学生可8年获博士学位。但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将分流至普通专业,空缺名额由同专业绩点前30%学生递补,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3.科研资源倾斜
强基生可优先进入院士团队,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如浙大硅材料实验室),并享受专项奖学金(覆盖率60%,最高5万元/年)及国际交流机会(如剑桥、麻省理工联合培养)。
二、浙江强基计划招生高校名单
在浙江进行强基计划招生的院校共有34所,39所985高校中,不在浙江招收强基计划考生的只有东北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浙江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名单:
序号 | 招生院校 |
---|---|
1 | 北京大学 |
2 | 中国人民大学 |
3 | 清华大学 |
4 | 北京理工大学 |
5 | 中国农业大学 |
6 | 北京师范大学 |
7 | 中央民族大学 |
8 | 南开大学 |
9 | 大连理工大学 |
10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11 | 东南大学 |
12 | 山东大学 |
13 | 中国海洋大学 |
14 | 华中科技大学 |
15 | 中南大学 |
16 | 中山大学 |
17 | 华南理工大学 |
18 | 四川大学 |
19 | 电子科技大学 |
20 | 西北工业大学 |
21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22 | 同济大学 |
23 | 重庆大学 |
24 | 天津大学 |
25 | 复旦大学 |
26 | 上海交通大学 |
27 | 华东师范大学 |
28 | 南京大学 |
29 | 浙江大学 |
3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31 | 厦门大学 |
32 | 武汉大学 |
33 | 西安交通大学 |
34 | 兰州大学 |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时间流程如下:
时间节点 | 流程内容 |
---|---|
4月下旬-5月上旬 |
考生进行网上报名 |
6月7日-8日 | 考生参加高考 |
6月10日-20日左右 | 除部分高校外,其他高校需考 生进行校测考前确认,未确认 者视为放弃入围机会 |
6月23日左右 | 高考出分 |
6月23日-26日 | 高校确定入围名单并组织校测 |
7月5日前 | 高校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院校强基计划报名时间会有差异,具体以院校实际公布招生简章信息为准。点击【2025强基计划报名时间及入口官网(附操作流程图解)】可查询2025年强基计划39所大学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官网。
三、浙江强基计划报名条件
第一类:综合素质优秀类
高考成绩需达到所在省份特招线。
对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哲学)有浓厚兴趣,需提供学科研究设想或课题方向(如“拓扑学在材料科学的应用”)。
第二类:学科特长类
需在中国科协公示的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中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
破格生需通过高校专家审核,并提交《诚信考试承诺书》及科研实践材料(如实验室经历、论文成果)。
报名限制:所有考生需承诺不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违约者将取消资格。
2025年浙江强基计划为有志于基础学科研究的考生提供了“学术直通车”,但需精准匹配自身条件与政策要求。建议考生密切关注4月高校简章更新,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制定报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