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96个志愿填报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平行志愿录取原则。在实际填报中,普遍采用“冲、稳、保”的梯度策略来分配96个志愿,以兼顾理想与安全。主要推荐两种方案:一是冲击型方案(34:29:33),二是稳妥型方案(9:53:34)。
一、新高考96个志愿填报顺序
新高考改革下,山东、河北、重庆、贵州、青海等省份推行“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模式,允许考生填报最多96个志愿。这种模式以单一专业为志愿单位,需通过“冲稳保”策略科学分配志愿梯度,避免滑档风险。具体方案如下:
1、冲击型方案(适合高分段考生)
冲34个:选择录取概率约20%-30%的院校专业组,如考生位次5000名,可冲刺录取位次3000-4000名的专业。这类志愿需匹配个人兴趣或专业优势,避免盲目追求名校。
稳29个:选择录取概率60%-70%的院校,如录取位次5000-6000名的专业,确保分数与院校层次匹配。
保33个:选择录取位次7000名以后的院校,如地方师范、农业院校特色专业,确保有保底选项。
特点:冲刺志愿占比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强、目标明确的考生,但需预留充足保底志愿以防滑档。
2、稳妥型方案(适合中分段或求稳考生)
冲9个:仅冲刺1-2所心仪院校的冷门专业组,降低风险。
稳53个:集中填报与考生位次高度匹配的院校,覆盖不同地域和类型,如综合类、理工类院校。
保34个:选择分数低于自身成绩的院校,确保至少10个保底志愿,如录取位次8000名以后的专业。
特点:以稳定性为核心,适合追求“稳中求进”的考生,减少志愿浪费。
填报逻辑:
分数优先原则:系统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检索志愿,高分考生优先投档。
遵循志愿顺序:检索时从第一个志愿开始,符合条件即投档,后续志愿失效。因此,需将最想去的专业放在前列。
一轮投档:每个批次仅投档一次,滑档后需参与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录取。
二、96个志愿填报样表模板
截至2025年,以下省份在普通本科批或专科批实行96个“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
1.贵州(本科批和专科批)
2、河北(本科批和专科批)
3、山东(一段、二段)
4、重庆(本科批和专科批)
5、青海(本科批和专科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