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考中报考军校的条件为政审、体检、体能、学籍、年龄均要合格,各项具体要求如下文,此外本文还会介绍陕西省军队学校有哪些,以及2025年陕西省内军校的招生简章。
一、陕西省军校报考条件
各位陕西省考生想要报考军校的条件如下:
1、基本条件合格
参加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应届或往届毕业生;
未婚,年龄不低于16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2025年8月31日),即2005年9月1日—2009年8月31日出生;
高中阶段体质测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
2、体检合格
体格检查是报考军队院校的重要一环。下面就历年体格检查中疑问较多的部分项目标准进行说明。
(一)外科项目
1.身高:男性身高低于162cm,女性身高低于158cm,不合格。
2.体重:①男性体重指数(BMI)低于17.5或者30以上,女性体重指数低于17或者24以上,不合格;②男性体重指数17.5以上且低于30、女性体重指数17以上且低于24,空腹血糖7.0mmol/L以上,不合格;③男性体重指数28以上且低于30,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上,不合格。
3.肘关节过伸大于15度,肘关节外翻大于20度,或者虽未超过前述规定但是存在功能障碍,不合格。
4.面部、颈前部影响五官结构、功能或者装备穿戴,长径大于3cm的增生型或者异色显著的瘢痕,身体其他部位影响运动或者装备穿戴的瘢痕,面部、颈前部长径大于1cm的异色显著的斑或者痣,面颈部文身,着军队制式短袖体能训练服其他裸露部位长径大于3cm的文身,其他部位长径大于10cm的文身,男性文眉、文眼线、文唇,女性文唇,不合格。
(二)眼科项目
1.双眼中任何一眼裸眼视力小于4.5,不合格。下列情况合格:①双眼中任何一眼裸眼视力小于4.8时,需进行矫正视力检查,双眼中任何一眼矫正视力均4.8以上且矫正度数均在600度以下;②双眼中任何一眼行激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除外),术后时间在半年以上(截止2025年9月1日),手术眼裸眼视力4.8以上,无并发症,且眼底检查正常;③双眼中任何一眼行激光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除外),术后时间在半年以上(截至2025年9月1日),无并发症,且眼底检查正常,但手术眼裸眼视力小于4.8的,需进行矫正视力检查,双眼中任何一眼矫正视力均4.8以上且矫正度数均在600度以下。
3、政审合格
考生在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参加高考报名的,政治考核由考生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按照军队征集和招录人员政治考核有关规定组织实施。考生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与高考报名所在地不在同一县(市、区)的,政治考核工作由考生高考报名所在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负责,考生户籍所在地、经常居住地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兵役机关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一)填写政治考核表格。6月13日18时前,普通高级中学组织有报考意愿的考生到就读学校领取政治考核表,并填写政治考核相关信息,报送所在县(市、区)教育部门。政治考核表使用100克A3纸双面打印后对折,由县(市、区)征兵办公室统一印制,普通高级中学根据需要到所在地县(市、区)征兵办公室领取。政治考核表要保持页面整洁、字迹工整,个人信息不得涂改,如有不实或错情由考生自行负责。
此次政治考核对象为志愿报考军队院校的考生,应当具备达到我省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分数线。志愿报考定向培养军士的考生不参加此次政治考核。各普通高级中学要切实讲清标准条件,严格审核把关,防止明显不符合条件人员报名数量过多。
(二)报送考核对象名单。6月16日18时前,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将政治考核对象名单和政治考核表报送所在县(市、区)征兵办公室。
(三)组织实施政治考核。6月28日18时前,省教育考试院、省征兵办公室公示下发入围人员名单。7月4日12时前,各县(市、区)征兵办公室依据军队征集和招录人员政治考核有关规定,按照初步考核、联合考核、作出结论的步骤,完成政治考核。接到协查请求的相关县(市、区)公安机关,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
(四)反馈政治考核情况。7月4日18时前,各市征兵办公室审核汇总辖区政治考核情况,报送省征兵办公室。各县(市、区)征兵办公室会同教育部门,向考生反馈政治考核结论。政治考核结论分为通过和不通过。
二、陕西省军校名单及招生简章
位于陕西省内的军校有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空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火箭军工程大学、武警工程大学。
1、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
以下为2025年空军军医大学招生章程(生长军官本科学院)中的重要信息,供各位想要报考空军军医大学的同学参考。
招生对象
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
招生区域
在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招收本科生。
报考条件
1.考生年龄不低于16周岁、不超过20周岁(截至2025年8月31日),未婚;
2.通过军队组织的政治考核;
3.参加军队组织的面试和体格检查,且结论均为合格。
招收办法
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成绩须达到所在省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高考改革省份须达到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以上,文理科类为理科,外语语种仅限英语,高考改革省份报考学校各专业均须选考物理、化学,根据考生报考条件、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择优录取,具体按照《军队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工作办法》执行。
2.烈士子女,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子女,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并达到学校投档要求,可按照考生专业志愿顺序优先录取至五年制或四年制专业。
享受待遇
1.学员入校后,经政治考核复审和体格检查复查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办理入学入伍手续,入伍时间从2025年9月1日起算。在校学习期间,享受部队供给制待遇,统一配发军装,学习和生活费用均由军队承担,每月另发1250—1650元津贴(第一学年1250元/月,逐年递增),每学年按标准报销一次探亲路费。学员本人享受合理医疗免费,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八年制各专业学员在西安交通大学进行医学预科教育,之后返回学校本部学习。
2.学员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综合素质考核合格,准予毕业。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军队院校学员学籍管理规定》和学校学位授予实施办法者,授予相应学位。本科毕业授予少尉军衔,八年制各专业研究生阶段毕业且取得博士学位授予上尉军衔。学员毕业时,按照军队计划分配到部队或继续攻读研究生。
招生计划
2、空军工程大学
以下为2025年空军工程大学招生章程中的重要信息,供各位想要报考空军工程大学的同学参考。
招生计划
空军工程大学2025年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收生长军官本科学员1647人(男生1598人,女生49人),招生规模位居军队院校前列,欢迎广大考生报考!
特别说明:2025年招生专业按照“专业名称”“培养目标”形式向社会公布,其中,“专业名称”对应最新国家与军队院校专业目录,“培养目标”对应本科毕业首次任职岗位方向。大学招生专业依据院校培训任务实际有所调整,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专业名称与数量以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为准。
招生专业
空军工程大学2025年共32个招生专业,其中,“场站管理工程”专业区分7个培养目标,“导弹工程”专业区分2个培养目标,“军事运输投送”专业区分2个培养目标。
飞行器动力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导弹工程、空天防御指挥与控制工程、反无人技术与指挥、智能装备与系统、通信工程、数据链工程、导航工程、指挥信息系统工程、电磁频谱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航空管制、控制与领航、任务规划、无人装备工程、管理科学、装备经济管理、场站管理工程、军事运输投送。
报考条件
①普通高中应届、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考;②未婚,年龄16周岁以上、20周岁以下(截止报考当年8月31日);③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成绩达到当地一本线(特殊类型控制线)以上;④高中阶段体质测试成绩及格以上;⑤政治考核、面试结论均合格,体格检查结论符合招生专业要求。
基本流程
①政治考核:由当地人民武装部等兵役机关负责实施,高考结束后考生要及时、主动关注有关安排,按时按要求参加;②填报志愿:我校属提前批军事类院校,考生应在提前批志愿中填报我校;③参加面试和体检:考生应主动关注或咨询当地省军区(卫戍区、警备区)有关时间、地点、流程安排,并按时按要求参加。④投档录取:省招办根据考生政审、体检、面试结论,高考分数和志愿情况将考生档案投至我校,我校根据录取原则实施录取。需要注意的是:政治考核、面试和体检均由当地组织,各地组织实施的先后顺序、时间安排等不尽相同,考生务必要实时主动关注,按照当地明确的有关要求参加,任何一项未参加或者不合格都不能被军队院校录取。
在校期间待遇
考生被录取后,经复审复查合格,三个月后办理参军手续,成为现役军人,享受军人相关待遇。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文化用品、被装、食宿、医疗、生活津贴等费用,均按标准由军队统一供给。其中,伙食费每月约1000元,生活津贴每月1250元至1550元。每年报销一次探亲往返车船费。
毕业分配
学员毕业分配实行综合素质量化考评,依据学员在校期间的文化课程、军事训练、学科竞赛、立功受奖、参加大项活动以及平时综合表现等情况,进行量化加权打分,按照总分进行排名,排名靠前的学员在毕业当年本专业分配计划内优先选择毕业去向。分配政策制度、量化考评结果、分配计划方案等全程公开公示,确保公平公正。
学员毕业后第一岗位任职,主要按所学专业分配至空军航空兵旅(团)和场站、地空导弹营、通信台站等单位,从事基层指挥管理或专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