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强基计划最新官方消息:招生简章什么时候发布?

陆老师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已经陆续公布,据官方最新消息:全国39所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报名时间集中在4月20日-5月10日。想要报考的同学请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前往“阳光高考网”报名。

考生需密切关注各高校官网及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及时获取报名入口、关键时间节点及政策细节。

一、2025强基计划最新官方消息

1、新增3个新专业

4月15日最新消息:

北京理工大学招办发布通知,2025年强基计划将新增3个新专业。根据北理工最新通知,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新增机器人工程(数学智能科学方向)、微电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电子科学方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共3个新专业!

2、有望扩招

今年有众多高校官宣了本科扩招计划:

如清华大学将在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领域扩招150人;北京大学将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基础学科和新兴前沿领域扩招150人;北京理工大学今年将继续扩招100人,新增计划将投入到人工智能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中招生;西安交通大学将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储能技术、电气能源、医工交叉等学科领域扩招200人……

由此可以看出,2025年各高校本科扩招已成必然趋势,可见强基计划也有一定扩招的可能性,扩招计划是否会投放在强基计划中,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二、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时间

根据往年经验及最新动态,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发布呈现以下规律:

集中发布窗口期:各高校已经从4月16日起陆续公布招生简章。

报名与截止时间:报名入口集中在阳光高考平台,考生需在5月10日前完成报名,部分高校要求同步提交综合素质材料。

关键时间节点:

6月7-10日:全国统一高考。

6月下旬:高校公布入围名单(按高考成绩划定,通常为招生计划的3-6倍)。

6月底-7月初:校测环节(含笔试、面试、体育测试)。

7月上旬:综合成绩核算与录取(高考成绩占85%,校测占15%)。

三、强基计划2025年招生政策变化

1. 招生专业扩容,聚焦国家战略需求

基础学科为核心: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传统基础学科仍为招生重点。

新增交叉学科:向智能科技、新材料、生物医学等关键领域倾斜。

例如:

清华大学新增“基础理科工程衔接类”方向,强化数理基础与工程实践结合。

复旦大学开设“荣誉课程”,允许跨学科选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课程。

北京大学新增力学类与考古学方向,构建“1+X”跨学科导师制。

2. 入围规则多元化,选拔更具针对性

高考成绩入围:大多数高校按高考成绩划定入围名单,例如清华大学入围比例约为1:6。

“报名即入围”模式: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采用“复交南”模式,报名成功即可参加校测初试,扩大考生机会。

破格入围政策:五大学科竞赛全国决赛银牌以上考生可破格入围,部分高校对单科成绩突出者(如数学满分)开放破格通道。

3. 校测内容与录取依据

校测形式:

笔试:侧重学科基础能力(如数学逻辑、物理建模)。

面试:考察科研潜力与创新思维(如北京大学历史学类面试需准备学科前沿案例分析)。

体育测试:部分高校明确体测不合格者直接淘汰(如北京理工大学体测包含BMI指数、立定跳远等)。

综合成绩计算:高考成绩占85%,校测成绩占15%。部分高校对竞赛破格生有单独录取规则。

4. 参与高校名单与招生规模

39所985高校全覆盖: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顶尖学府。

预计扩招趋势:结合“双一流”扩招政策,2025年强基计划或增加招生规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已宣布本科扩招,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强基计划学校及专业名单:

结语:

2025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即将进入密集发布期,考生需密切关注官方渠道信息,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地域偏好及职业规划,精准定位目标院校。在备考过程中,既要巩固高考成绩,也要针对校测要求提升学科特长与综合素质,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文中提到的大学

上海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上海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浙江-杭州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相关专题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汇表

2024-11-26

【免费测一测】目标大学的报考风险、录取概率

2024-06-0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