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和录取分数线均不对外公布,但可以参考该校在普通批的录取分数线:山东最低655分、浙江最低702分等;各专业分数线为:人工智能646分-702分等。
一、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
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入围分数线暂未公布。目前只能参考上海交通大学在普通批次的录取分数线,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在普通批的分数线最低是580分,招生地区是内蒙古,但是平均到各省来看,基本得660分左右才能录取。强基计划的分数会比普通批次录取分低上一些,所以预计650分左右有机会入围。
上海交通大学在全国各省最低分数线为:
省份 | 科目 | 2024分数 |
---|---|---|
安徽 | 历史 | 666 |
安徽 | 物理 | 686 |
北京 | 综合改革 | 676 |
福建 | 历史 | 639 |
福建 | 物理 | 681 |
甘肃 | 物理 | 620 |
甘肃 | 历史 | 622 |
广东 | 历史 | 656 |
广东 | 物理 | 668 |
广西 | 物理 | 623 |
广西 | 历史 | 661 |
贵州 | 历史 | 663 |
贵州 | 物理 | 677 |
海南 | 综合改革 | 819 |
河北 | 历史 | 664 |
河北 | 物理 | 673 |
河南 | 文科 | 652 |
河南 | 理科 | 693 |
黑龙江 | 历史 | 671 |
黑龙江 | 物理 | 697 |
湖北 | 历史 | 642 |
湖北 | 物理 | 664 |
湖南 | 历史 | 625 |
湖南 | 物理 | 663 |
江苏 | 历史 | 654 |
江苏 | 物理 | 670 |
江西 | 历史 | 636 |
江西 | 物理 | 642 |
辽宁 | 历史 | 651 |
辽宁 | 物理 | 690 |
内蒙古 | 文科 | 580 |
内蒙古 | 理科 | 638 |
宁夏 | 文科 | 626 |
宁夏 | 理科 | 648 |
青海 | 理科 | 648 |
山东 | 综合改革 | 655 |
山西 | 文科 | 634 |
山西 | 理科 | 675 |
陕西 | 文科 | 634 |
陕西 | 理科 | 696 |
上海 | 综合改革 | 580以上 |
四川 | 文科 | 639 |
四川 | 理科 | 695 |
天津 | 综合改革 | 674以上 |
新疆 | 文科 | 607 |
新疆 | 理科 | 646 |
云南 | 文科 | 660 |
云南 | 理科 | 682 |
浙江 | 综合改革 | 702 |
重庆 | 物理 | 684 |
二、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各专业入围分
虽然强基计划各专业分暂未公布,但依旧可以参考普通批的录取分数,本文就以浙江为例,整理出上海交通大学招生专业在普通批的录取分数线。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06分
2.电子信息类:703分
3.人工智能:702分
三、上海交通大学强基计划入围模式及建议
1.入围模式分析
(1)双轨制入围体系
竞赛生黄金通道:数学/物理/信息学竞赛金牌可免笔试直通面试(2023年实际录取竞赛生占比42%);化学/生物竞赛银牌需参加笔试(侧重数学建模能力测试)。
高考生分层机制:采用"高考总分×85%+数学/物理单科×15%"(理工类);。分省分专业按5-8倍划定入围线,工科试验班入围线常超统招线10-25分。
(2)专业布局特征
战略领域聚焦:数学与应用数学(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物理学(量子信息与聚变能源)、生物科学(合成生物学与脑科学)、工程力学(空天科技与智能制造)。
本研贯通方向:设置"4+4"直博项目(如数学-金融工程交叉培养)。
(3)区域竞争态势
长三角虹吸效应:上海/江苏考生需超统招线15分+(2023年物理专业上海入围线611vs统招598)。
政策红利区域:中西部省份(如四川、陕西)常现10分左右分差机遇。
2、培养方案核心优势
(1)大工科培养体系
项目制学习:海洋装备研究院(与江南造船厂共建)、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商汤科技联合实验室)。
双导师配置:学术导师(院士/长江学者)+产业导师(中国商飞/宁德时代高管)。
(2)国际化进阶路径
全球学术网络:MIT"2+2"联合培养(限前5%学生),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暑期科研计划。
全英文课程模块:开设《量子计算导论》《合成生物学前沿》等30门荣誉课程。
(3)动态发展机制
三阶段淘汰保护:大一末可转入工科试点班(含IEEE试点班),大三通过考核可进入"吴文俊人工智能荣誉博士班”。
创新创业衔接:强基生专属"零号湾"创业加速通道(估值千万级项目孵化率达18%)。
3、精准报考策略建议
(1)适配考生画像
硬核理科生:数学/物理长期保持年级前3%,有信息学竞赛背景更优。
工程潜力股:在FRC机器人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工程类赛事中获奖。
战略思维者:关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能阐述技术产业化路径。
(2)校考攻坚指南
笔试重点:数学方面组合优化与图论应用题(参考《挑战压轴题》高三强化版);物理方面涉及托卡马克装置、量子霍尔效应等前沿背景的建模题。
面试策略:准备"第六代移动通信与数学基础""可控核聚变工程难点"等交叉议题;熟悉交大学术标志(如张杰院士激光核物理研究、毛军发院士集成电路成果)。
(3)数据参考案例
竞赛逆袭:2023年信息学国集选手,高考632分(低于统招线18分)录取人工智能基础方向。
区域红利:2022年湖北考生凭借数学148分,在加权分计算中逆袭入围工程力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