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数线到了不一定被录取,录取分数线是院校自己决定的,投档线的分数线均由省招办划定。是否被录取光看录取线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要分不同专业来看。那么高考分数线到了一定会录取吗?一起来看看吧。
一、高考分数线到了就能被录取吗
不一定,高考录取并非只有分数“说了算”,体检、政审等因素也会影响录取。
除此之外,如果填报专业志愿不妥,也可能造成不录取。比如,有的学校采取志愿优先的录取办法,在进行专业录取时,按专业志愿归类顺序排档,这时,就可能出现分数较高的考生因专业志愿先后的关系造成不被录取;再如,考生分数低于所报专业志愿录取分,又不愿调剂等。
二、高考哪个分数线决定录取?
录取分数线是院校自己决定的,批次线均由省招办划定。是否被录取光看录取线是没有意义的,这个要分不同专业来看。
1.批次线
批次线又叫省控线,是指由省招考院根据当年全省考生人数、高考成绩及全国大学在本地招生计划等为依据,统一划定的分数线,即考生想要上某个批次大学必须通过的一条分数线。
2.投档线(调档线)
是指招生院校在批量投档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成绩即为该院校的投档线。在同批录取的院校中,由于报考人数和考生成绩不均衡,形成的各院校投档分数线也不一样。(上了投档线不一定会被录取,有一定的可能性被退档。特别是压线或接近投档线的考生,在分专业时往往竞争不过其它分较高考生,有较大的可能被退档。)
2.录取线
即招生院校按计划录取完成后的最低分数线或者是分专业最低分数线。
例如:A院校按照《招生章程》中公布的相关规则,在投档考生中择优录取100人,在已录取的100人中,分数最低的考生投档分数为585分,那么585分就是A院校今年在该省的院校实际录取分数线。
录取分数线与投档线区别:录取分数线是院校录取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数线,投档分数线是院校投档完成后形成的最低分数线。
所以其中直接影响能否进入某院校的是投档分数线!决定能否被录取的是录取分数线!
三、高考投档线有什么作用?
投档线有筛选学生档案的作用。过了投档线才会向高校投递学生档案。低于投档线就不能录取。
院校投档分数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1:1.05以内),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每一所院校都有自己的投档分数线,简称投档线也称调档线或提档线。
档案状态一般有七种:自由可投、已经投档、院校在阅、预录取、预退档、录取待审、录取。
那么,最低投档分和最低投档排位都过了,就一定能被录取?答案是否定的!
省招办将考生档案投给学校后,院校会对考生志愿专业进行录取。如果你填报的专业你能上,那就没问题了。但万一你报的专业都因为体检结果或者招满人的原因,你去不了这个专业,这个时候服从调剂就很重要了!具体往下看:
被投档≠被录取!
1.你的分数达到你所填报院校专业组的投档线,这还不能代表你就会被这所学校录取,只是代表你的档案将会被投往这所学校。如果你的分数达到了你所填的志愿专业的分数,或者填了服从调剂,那么一般过了投档线就会被录取。
2.如果以你的分数达不到你填报的专业的分数要求,你又没有填服从调剂,那就会被退档。退档后你后面填的那些志愿院校将不会继续参与投档,你就要等补录了。
3.如果你的分数低于你所报的志愿院校的投档线,那就证明你的档案没有被投到这所院校,没有录取机会,那么将会依次检索你填报的其他志愿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