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生可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数据作为志愿填报的重要参考依据。比如,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物理类2024年在广东的分数线为423分、2023年为422分、2022年为439分。倘若2025年广东物理类考生的成绩超过了三年最高值,即439分,那么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录取的概率便会非常高。
下文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2、2023、2024年在全国各省市区文科、理科、物理类、历史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位次等数据,供大家查询。

一、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录取分数线查询
1、新高考院校专业组省份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在安徽物理类001组的最低分为396分。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西物理类第501组,2024年的录取分数线为436分。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物理类第02组,2024年最低分为417,2023年的最低分为399分,2022年的最低分为380分。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南物理类第102组,近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20分。
下方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汇总在一个表格里,方便大家对比查询。
高考 省份 | 科目 | 专业组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安徽 | 物理 | 001组 | 396 | ||
安徽 | 历史 | 001组 | 354 | ||
江西 | 物理 | 第501组 | 436 | ||
江西 | 历史 | 第101组 | 450 | ||
湖北 | 物理 | 第02组 | 417 | 399 | 380 |
湖北 | 历史 | 第01组 | 392 | 369 | 360 |
湖南 | 物理 | 第102组 | 420 | ||
湖南 | 历史 | 第101组 | 414 | 408 | |
广东 | 物理 | 509组(协同培养) | 438 | 433 | |
广东 | 物理 | 511组(协同培养) | 434 | ||
广东 | 物理 | 501组 | 423 | 422 | 439 |
广东 | 物理 | 508组(协同培养) | 470 | 459 | |
广东 | 物理 | 505组(协同培养) | 470 | 458 | |
广东 | 物理 | 507组(协同培养) | 481 | 475 | |
广东 | 历史 | 510组(协同培养) | 433 | ||
广东 | 历史 | 502组 | 414 | 415 | 433 |
广东 | 历史 | 506组(协同培养) | 463 | 448 | |
广东 | 历史 | 504组(协同培养) | 464 | 454 | |
甘肃 | 物理 | 001组 | 301 |
2、非院校专业组省份
河北专科批物理类: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418分、2023年分数线为380分。
山西专科高职批理科: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近三年的最低分范围为130分~284分。
河南高职专科批理科: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分数线为381分、2023年分数线为379分,2022年分数线为340分。
高考 省份 | 批次 | 科目 | 2024 分数 | 2023 分数 | 2022 分数 |
---|---|---|---|---|---|
河北 | 专科批 | 物理 | 418 | 380 | |
河北 | 专科批 | 历史 | 383 |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理科 | 284 | 176 | 130 |
山西 | 专科高职批 | 文科 | 317 | 256 | 130 |
河南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381 | 379 | 340 |
河南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311 | 439 | 406 |
重庆 | 高职专科批 | 物理 | 422 | 397 | 403 |
重庆 | 高职专科批 | 历史 | 418 | 379 | 360 |
四川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442 | 372 | 321 |
四川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440 | 399 | 364 |
贵州 | 高职专科批 | 物理 | 354 | ||
贵州 | 高职专科批 | 历史 | 412 | 345 | 297 |
青海 | 高职专科批 | 理科 | 235 | 246 | |
青海 | 高职专科批 | 文科 | 214 | 201 | |
新疆 | 专科批 | 理科 | 232 | 202 | 195 |
新疆 | 专科批 | 文科 | 197 | 272 | 228 |
二、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力量介绍
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汇聚“三教”改革主动力;具有研究生学位以上的专任教师比例占78.31%;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3.51%。通过外引内培,实施“七大强师工程”,优化了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现有博导1人、二级教授1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师德标兵、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技术能手等高层次人才53人;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协同创新团队、科研团队14支。获全国高校示范马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