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分数就是考生在考试中实际得到的卷面分数。新高考3+1+2赋分制下,物化生组合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以及对物理或历史都不擅长的学生可能较为吃亏。
一、原始分数和赋分的定义
1.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就是考生在考试中实际得到的卷面分数。例如,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某考生答对了大部分题目,最终得到了120分,这个120分就是原始分数。
原始分数反映了考生在特定考试中的答题表现,但不同科目的难度和考试情况不同,仅用原始分数比较可能不够公平。
2.赋分:
赋分是根据考生原始分数在全体考生中的排名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给予一个新的分数。其目的是为了在不同科目、不同考试难度下实现成绩的相对公平性。
例如,在新高考“3+1+2”模式下,化学科目实行等级赋分制。如果某考生原始分数为80分,经赋分后可能变为85分。这是因为该考生的原始分数在所有参加化学考试的考生中处于较高的排名位置,根据赋分规则被赋予了更高的分数。
二、新高考3+1+2赋分计算方式
新高考3+1+2模式大部分地区的赋分比例是一致的,具体如下:
| 等级 | 比例 | 赋分区间 |
|---|---|---|
| A | 15% | 100-86 |
| B | 35% | 85-71 |
| C | 35% | 70-56 |
| D | 13% | 55-41 |
| E | 2% | 40-30 |
注:以上百分比和区间为示例,具体请以本省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政策为准。
在每个等级区间内,根据考生的原始分和所在等级的分数区间,通过公式换算成最终的赋分。
通用换算公式:
其中:
Y:考生的最终赋分(也就是我们想求的结果)。
X:考生的原始分数。
Y1, Y2:该考生原始分X所对应等级区间的赋分下限和上限。例如,如果考生落在B等级,那么Y1=71, Y2=85。
X1, X2:该考生原始分X所对应等级区间内,所有考生原始分的实际下限和上限。例如,所有被划到B等级的考生中,原始分的最低分是X1,最高分是X2。
这个公式的本质是等比例转换,保证了考生在该等级内的相对位置不变。
三、新高考3+1+2赋分谁最吃亏
在新高考3+1+2模式下,赋分制度可能对不同类型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可能在新高考3+1+2赋分中较为吃亏的情况:
1.物化生组合的学生:
学习难度大:物化生组合是理科中的传统强科组合,学习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竞争激烈:由于该组合的专业选择度广,报考人数众多,且多为学霸级别考生,因此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说,很难在赋分中占据优势。
赋分难度大:由于该组合的原始分普遍较高,因此在赋分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分数差距可能相对较小,导致一些学生在赋分后反而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2.实践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
难以展现实际能力:新高考3+1+2赋分制通常更加偏重于考试成绩,如果一个学生在实践方面表现出色但对考试不太擅长,那么他们可能会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受到影响,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实际能力。
3.对物理或历史都不擅长的学生:
选择受限:在3+1+2模式下,物理和历史必须选一科,这对两科都不好的学生来说较为吃亏。相比之下,在“3+3”模式下,这类学生则可以完全避开不擅长的科目。
综上所述,新高考3+1+2赋分制下,物化生组合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但考试成绩不佳的学生以及对物理或历史都不擅长的学生可能较为吃亏。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赋分制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影响因素,学生在选科和备考时还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