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生地组合是最没用的吗——兼谈新高考选科的底层逻辑

苗苗学姐     

最近常有家长问:“老师,听说物生地组合是最没用的?孩子想选,我们怕影响专业,要不要劝他改选物化生?”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误区——选科从没有绝对的“有用”或“没用”,只有“适合”与“不适合”。近年部分省份选科数据显示,物生地组合的选择比例稳定在15%-20%,并非小众,甚至在一些重点高中,这个比例能达到25%。与其纠结“有没有用”,不如先搞清楚:这个组合到底适合谁?能对接哪些专业?又该如何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判断。

一、物生地组合是最没用的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先打破两个认知误区:一是“选科必须盯着‘硬核’科目”,二是“生物地理是‘小科’,不如化学有分量”。事实上,物生地组合的“有用性”,藏在它独特的学科搭配和适配场景里。

先看学科特性:文理思维的“黄金平衡点”

物理是理工科的“通行证”,这一点毋庸置疑——想学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化等热门专业,物理几乎是必选项。但生物和地理的加入,让这个组合有了“理科的底子,文科的思维”。生物虽属理科,却需要大量记忆(比如细胞结构、遗传规律),更接近“理科中的文科”;地理则是“文科中的理科”,既有大气环流、岩石圈等需要逻辑推导的内容,也有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偏人文的板块。这种“半文半理”的特性,恰好适合两类学生:一是逻辑思维不错(能学好物理),但化学成绩弱(比如总在及格线徘徊)的学生;二是喜欢生物、地理(比如平时爱看《动物世界》《航拍中国》),却不想被纯理科的高强度计算压垮的学生。

再看专业覆盖:别被“物化生万能论”误导

很多人觉得物生地“没用”,是默认它不如物化生的专业覆盖广。但真相是:新高考后,高校对选科的要求已经从“一刀切”转向“精准化”。以2025年某顶尖高校的选科要求为例: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等热门工科专业,仅要求“物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要求“物理或化学或生物”;地理信息科学、测绘工程等专业,直接要求“物理+地理”。反倒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明确要求“化学+生物”,这才是物生地无法覆盖的领域。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想学生化环材、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必须化学”的专业,物生地的覆盖范围其实很广:

理工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这些专业90%以上的高校仅要求物理);

生物相关: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大部分高校要求“物理+生物”,物生地完全符合);

地理相关: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测绘工程、大气科学(“物理+地理”是核心要求);

交叉学科:环境科学、海洋科学、生态学(这些专业往往接受“物理+生物”或“物理+地理”)。

更关键的是:总分优先,适配为王

高考本质是“总分竞争”。如果孩子化学成绩差(比如每次模考都比生物低20分),强行选物化生,可能导致总分被拖垮;反之,选物生地后,生物地理能稳定拿高分(比如两科合计比物化生多30分),反而能考上更好的大学和专业。去年有个学生,化学常年60分左右,生物地理却能稳定在85分以上,选物生地后总分提高了40分,最终考上了某211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而如果选物化生,他的分数可能连一本线都够不上。

“没用”的误区:学科没有高低,只有适配

认为生物、地理“没用”,本质是把学科分成了“高级”和“低级”。但在大学专业里,地理信息科学的毕业生能进华为、阿里做地图算法,生物工程的学生能进生物医药公司研发疫苗,这些领域的薪资和前景并不比传统工科差。真正“没用”的选科,是脱离学生能力和兴趣的“盲目跟风”——比如明明讨厌化学,却因为“别人都说物化生好”而硬选,结果不仅分数低,大学学相关专业也会痛苦四年。

附口腔医学、电子信息类、人工智能等专业2025年在贵州省物理类的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学校名称选科要求专业名称2025
分数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
化学
口腔医学681
清华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类681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类681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人工智能680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类680
清华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计算机类679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
化学
临床医学678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物理+
化学
临床医学676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
化学
基础医学675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
化学
口腔医学675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物理+
化学
临床医学675
浙江大学物理+
化学
人工智能675
四川大学物理+
化学
口腔医学674
北京大学医学部物理+
化学
临床医学673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人工智能673
中山大学物理+
化学
临床医学673
北京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672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672
复旦大学物理+
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671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人工智能67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物理+
化学
口腔医学67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
化学
人工智能669
复旦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668
复旦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软件工程668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66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类66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类667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665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类665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软件工程665
复旦大学物理+
化学
大气科学664
南京大学物理+
化学
软件工程664
复旦大学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662
武汉大学物理+
化学
口腔医学660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类656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自动化654
武汉大学物理+
化学
软件工程652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信息工程652
复旦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650
华中科技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类650
武汉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类650
国防科技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648
武汉大学物理+
化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64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国家专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41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
化学
信息工程640
中南大学物理+
化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
640
华南理工大学物理+
化学
自动化639
中山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工程639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
化学
软件工程637
吉林大学物理+
化学
自动化634
中山大学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33
北京邮电大学物理+
化学
通信工程632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
化学
通信工程630
湖南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工程629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
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628
湖南大学物理+
化学
自动化627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
化学
通信工程627
西安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基础医学627
厦门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工程627
中山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626
中山大学(民族班)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25
厦门大学物理+
化学
自动化622
吉林大学物理+
化学
通信工程621
华中科技大学(民
族班)
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20
吉林大学物理+
化学
信息工程620
中山大学(民族班)物理+
化学
海洋科学620
华北电力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工程619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
化学
通信工程617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定向)
物理+
化学
大气科学617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电子信息工程617
厦门大学物理+
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61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定向)
物理+
化学
大气科学616
中国药科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制药616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
据技术
614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
化学
海洋科学611
山东大学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610
中山大学(国家专
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生态学610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
化学
大气科学607
中国药科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制药607
兰州大学物理+
化学
大气科学606
北京科技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技术604
江南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工程603
中国农业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工程603
江南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工程602
兰州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技术602
北京化工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工程600
西北工业大学(国
家专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生态学600
暨南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制药599
西北工业大学(国
家专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生物技术599
中国海洋大学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599
兰州大学物理+
化学
基础医学598
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
物理+
化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596
中国药科大学(国
家专项计划)
物理+
化学
生物制药596
苏州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制药595
西南交通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工程595
中国矿业大学物理+
化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595
江南大学物理+
化学
生物技术594
河海大学物理+
化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593
中国地质大学(北
京)
物理+
化学
海洋科学591
暨南大学物理+
化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590

二、选科的核心:拒绝“有用论”,回归“适配性”

选科不是买东西,越贵越好;而是穿鞋子,合脚才行。判断一个组合是否“有用”,要问三个问题:

第一,孩子的“学科优势”在哪里?

化学需要极强的微观抽象思维(比如电子排布、化学反应原理),生物需要记忆+实验分析(比如遗传图谱、生态系统),地理需要空间想象(比如等高线、大气环流)+图表解读(比如气候数据图)。如果孩子化学总被“水解平衡”“电离平衡”搞晕,却能轻松记住生物的“有丝分裂步骤”、地理的“板块运动规律”,那物生地就是比物化生更好的选择。

第二,未来想走的“专业方向”是什么?

如果目标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那必须选化学;如果目标是计算机、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生物工程,那物生地完全够用。提前查高校专业的选科要求(阳光高考网、各高校招生网都能查),比听“别人说”更靠谱。

第三,能否接受“部分专业受限”的代价?

任何选科组合都有“代价”:选物化生要承受化学的难度,选物生地要接受不能学医、学化学类专业的限制。关键是这个“代价”是否在你的接受范围内——比如你根本不想当医生,那“不能学医”对你来说就不是损失。

三、给学生和家长的实操建议

1.列一张“学科能力清单”: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科的模考排名、学习时长、兴趣程度(1-10分)写下来,分数高、用时少、兴趣浓的科目优先选。

2.圈定3-5个“意向专业”: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然后查这些专业2025年的选科要求(重点看“必选”和“可选”科目),确保组合能覆盖至少80%的目标专业。

3.算一笔“分数账”:假设选物化生,化学可能考60分;选物生地,生物地理能考85分。两科合计差50分,这个分数差能否弥补“专业覆盖”的差距?(比如用50分能从二本冲到一本,显然更划算)。

最后想说:没有“最没用”的组合,只有“最盲目”的选择。物生地不是“万能药”,但对适合它的学生来说,可能是“最优解”。选科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用自己的优势科目,在高考中拿到更高的分数,进入能发挥潜力的专业——这比纠结“哪个组合更有用”,重要得多。

文中提到的大学

江苏-徐州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江苏-南京 | 本科 | 医药 | 公立 | 教育部
211 双一流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双万计划
江苏-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江苏省
双一流 国家重点 保研资格 卓越工程师 双万计划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5年录取线汇总表:免费领!高三家长快存好

09-30 17:35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