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高考制度并未强制要求考生必须填满所有112个志愿,但建议考生尽量填满,以增加录取机会。目前全国各省志愿数量为112个的只有辽宁省,其中辽宁冲稳保比例如下:11:62:39(稳妥型方案)。
一、新高考112个志愿填报模板
2025年新高考中,辽宁省本科普通批次设置112个志愿,采用“专业+院校”平行志愿模式,每个志愿对应1所院校及1个具体专业,无专业调剂选项。例如,考生可填报“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类”“东北大学-机械工程”等组合。
辽宁省112个志愿的投档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原则,系统按考生位次依次检索志愿,一旦满足即投档,后续志愿自动失效。该模式强化了专业选择权,但要求考生精准匹配院校与专业需求。
下面以辽宁为例,列举高考本科批112个志愿模板表:
二、112个志愿模板是否可以不填满?
从政策层面看,112个志愿无“强制填满”要求,考生可根据目标院校专业数量自主选择填报个数。但结合辽宁省近2年录取数据,强烈建议全部填满,核心原因有三:
其一,112个志愿的“容错空间”为所有志愿模板中最大。新高考中,院校专业组录取位次受选科人数、招生计划调整、报考热度等影响,可能出现12%-30%的波动(如某院校专业组2023年录取位次6万名,2024年因选科限制放宽,位次降至7.2万名),全部填报能覆盖这类“意外机会”。数据显示,填满112个志愿的考生滑档率仅0.9%,而未填满(填报少于60个)的考生滑档率高达32.4%。
其二,多填报志愿无额外成本,是“边缘考生”的“救命线”。分数接近本科线(如物理类、历史类分数在批次线上下10分)或选科受限的考生,每增加1个志愿,录取概率约提升1.8%。112个志愿可覆盖“双一流院校-省属公办本科-民办本科-优质高职专科”全层次选项。
其三,适配“超精细化梯度”设计需求。112个志愿的数量优势,能让“冲、稳、保”梯度划分更细致,避免因志愿间隔过大出现“梯度断层”(如某考生填报40个“冲”志愿后直接跳到“保”志愿,中间遗漏大量匹配分数的省属公办本科专业组)。
三、新高考112个志愿冲稳保比例分配
“冲稳保”是112个志愿填报的核心逻辑,需先明确三者定义,再结合考生位次动态调整比例,充分发挥112个志愿的数量优势:
冲(25%-35%):选择近三年录取位次高于自身5%-10%的院校专业。例如,全省排名1万名的考生可冲击8000-9000名对应专业,争取“捡漏”机会。
稳(40%-50%):匹配与自身位次基本一致的院校专业,确保正常发挥即可录取。如1万名考生选择9000-11000名对应专业,录取概率超70%。
保(25%-30%):选取位次低于自身10%-15%的院校专业,作为安全垫。例如,1万名考生选择12000-15000名对应专业,确保发挥失常也有学可上。
下面附上2025年辽宁省112个志愿冲稳保比例分配方案,供参考:
省份 | 批次 | 方案 | 冲 | 稳 | 保 |
---|---|---|---|---|---|
辽宁 | 本科批 | 冲击型 | 40 | 33 | 39 |
辽宁 | 本科批 | 稳妥型 | 11 | 62 | 39 |
总之,新高考112个志愿的设置是“大规模考生的录取保障网”,虽不强制填满,但全部填报能最大化录取概率。考生需结合自身位次动态调整“冲稳保”比例,在“冲刺理想”与“确保录取”间找到平衡,方能在激烈竞争中精准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