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赋分对照表:等级分怎么算?对选科有何影响?

佳佳老师     

2026年广东高考选考科目(政、史、地、物、化、生)仍将采用“等级赋分制”,简单说就是把考生的原始分数按排名转换为更公平的等级分数,解决不同科目难度差异带来的分数不等值问题。核心步骤是:先给所有考生原始分排序,按比例划等级,再把等级内的原始分“换算”成0-100分的赋分。家长和学生最关心的“赋分对照表”,其实就是这套排序、划级、换算的规则——看懂它,才能明白“为什么原始分70分,有人赋分80,有人却只有65”。

一、2026年广东高考赋分对照表:从原始分到等级分的“三步转换法”

第一步:给原始分“排座次”,分数高低不如排名重要

赋分的第一步,不是看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在全省考生中的“位置”。比如小明和小红都选考化学,小明原始分75,小红73,但如果小明在全省排前20%,小红排前15%,最终小红的赋分可能比小明还高。因为赋分制的核心逻辑是“排名决定分数”,原始分只是“原材料”,最终等级分取决于你在所有选考同科目的考生中排第几。

第二步:按比例划等级,每个等级对应固定分数区间

目前等级赋分的通行方式是:先把所有选考某科目的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总人数的比例划分为5个大等级(A、B、C、D、E),每个大等级里可能再细分小档次(比如A+、A、A-),但核心是“按比例定等级,按等级定分数范围”。举个例子(具体比例以当年官方公布为准,以下为当前通用划分方式):

A等级:排名前15%的考生,对应赋分区间100-86分(即这部分考生的等级分最低86,最高100);

B等级:排名15%-50%(即前15%之后的35%),对应赋分区间85-71分;

C等级:排名50%-85%(再往后的35%),对应赋分区间70-56分;

D等级:排名85%-98%(再往后的13%),对应赋分区间55-41分;

E等级:排名后2%,对应赋分区间40-30分。

简单说,只要你进了A等级,哪怕原始分刚过线,等级分也有86分;如果在E等级,哪怕原始分不低,等级分也不会超过40分。

第三步:用公式换算等级分,原始分区间“对应”赋分区间

确定等级后,还需要把原始分换算成具体的等级分。这里有个关键公式(记不住没关系,理解逻辑即可):

(你的原始分-本等级原始分下限)÷(本等级原始分上限-原始分下限)=(你的等级分-本等级赋分下限)÷(本等级赋分上限-赋分下限)

举个例子更直观:假设小红选考生物,原始分78分,排序后落在B等级。当年生物B等级的原始分区间是75-63分(即B等级考生中,最高原始分75,最低63),而B等级的赋分区间是85-71分(最高85,最低71)。代入公式:

(78-63)÷(75-63)=(等级分-71)÷(85-71)

左边=15÷12=1.25,右边=(等级分-71)÷14,解得等级分=71+1.25×14=71+17.5=88.5,四舍五入后小红的生物等级分就是89分。

也就是说,小红原始分78(在B等级中上游),通过换算拿到了89分的等级分——这就是赋分制的“魔力”:不仅看你考了多少,更看你在同科目考生中“打败”了多少人。

最容易踩坑的两个误区:别被“原始分”骗了

1.“原始分高=赋分高”?错!要看排名。比如物理科目难,全省考生原始分普遍低,小明物理原始分60分排前10%(A等级),赋分可能88分;而历史科目简单,小红历史原始分80分排20%(B等级),赋分可能只有83分。原始分高的小红,反而赋分不如原始分低的小明。

2.“选考人数少的科目更容易赋高分”?不一定。选考人数少,考生水平可能“两极分化”(比如某科目只有1万人选考,学霸和学渣各占一半),中等生反而容易被“挤”到低等级;选考人数多(比如10万人),分数分布更均匀,中等生反而更容易稳定在中间等级。

二、赋分制对选科和备考的3个“隐形影响”

选科不是“选科目”,是“选竞争环境”

选科时,别只看“我喜欢哪个”“哪个简单”,更要想“在这个科目里,我的排名能不能比其他科目更高”。比如:

学霸选物化生:如果你的目标是顶尖985,物理、化学学霸扎堆,原始分可能要90分才能排前5%(A+等级),但如果选地理,可能85分就能进前5%;

中等生选“性价比科目”:生物、地理选考人数多,中等生基数大,只要你能稳定在中上游(比如前30%),就能拿到B等级中较高的赋分(80分左右),比在物理、化学里“陪跑”(排50%,赋分70分)更划算。

备考要“盯排名”,别只盯“分数绝对值”

模考时,别因为某次数学考了70分就焦虑——先看排名:如果这次数学难,70分排班级前20%(对应赋分可能85分),反而是进步;如果数学简单,70分排班级后30%(对应赋分可能65分),才需要警惕。高三全年,建议每次模考后记录各科排名(比如“物理全校排名30%”“生物全校排名15%”),用排名变化代替分数波动,判断真实水平。

不同科目“赋分天花板”不同,高分段竞争差异大

A等级(前15%)的赋分区间是100-86分,意味着想拿100分,必须是该科目原始分全省第一(因为只有原始分最高的考生,才能通过公式换算到100分);而想拿90分,可能只需要排前5%-8%。物理、化学的“100分争夺”比历史、地理激烈得多(物理全省第一可能原始分99,历史全省第一可能原始分95),中等生与其在“学霸堆”里抢90分,不如在竞争温和的科目里稳拿85分。

三、给学生和家长的3个实操建议

1.用“排名走势图”锁定优势科目

准备一个表格,记录每次大考的各科排名(比如“语文全校排名25%”“化学全校排名18%”),连点成线后,你会发现:有些科目你分数一般,但排名稳定前20%(潜在优势科目);有些科目分数高,但排名总在30%开外(虚假优势科目)。选科时,优先选“排名走势图”持续向上的科目。

2.选科前做“小范围竞争模拟”

比如想选化学,先了解学校/地区化学选考人数:如果全年级500人,有300人选化学(学霸20人),你的化学排名稳定前50(17%),刚好踩A等级线;而选地理的话,全年级400人选考(学霸10人),你的地理排名稳定前60(15%),能稳进A等级。显然地理的“竞争性价比”更高。

3.高考后报志愿,“赋分排名”比“赋分分数”更有用

高校录取时,看的是“全省排名”(比如某专业要求物理类前1万名),而赋分分数对应的就是排名(比如A等级前15%,对应物理类约1.5万名)。报志愿时,别只看“我的赋分80分能报什么”,要查“80分对应的全省排名,去年能上哪些学校”,用排名对标院校,比分数对标更准确。

最后想说:赋分制的本质是“用排名说话”,它不能让你“凭空加分”,但能让不同科目的分数“公平对比”。对学生来说,与其纠结“赋分怎么算”,不如记住:在自己选的科目里,成为“前15%”“前30%”,比原始分考多少分更重要。选对方向,找准位置,比盲目刷题更能“赢在赋分”。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5年录取线汇总表:免费领!高三家长快存好

09-30 17:35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