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6四川省赋分对照表
2026年四川省高考仍将采用“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原始分计入总分),“1”为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原始分计入总分),“2”为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赋分制的核心是将再选科目的原始分按全省排名转换为等级分,消除不同科目难度差异,让分数更具可比性。
具体来说,再选科目按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2%。每个等级对应一个赋分区间,原始分根据所在等级的区间比例转换为赋分,赋分范围为30-100分(原始分低于一定标准时,赋分保底30分)。
以化学科目为例(各科赋分规则一致):假设全省有5万名考生选考化学,按15%比例,A等级人数为7500人,原始分排名前7500的考生进入A等级。A等级内部再细分5个小档(A1至A5),每个小档人数比例约3%,对应赋分区间为91-100分(A1档3%对应98-100分,A2档3%对应95-97分,A3档3%对应92-94分,A4档3%对应90-91分,A5档3%对应88-89分)。若某考生化学原始分86分,在全省排名3000名(前6%),属于A2档,原始分在A等级中的位置处于中上游,赋分可能转换为96分;若另一考生原始分78分,排名2万名(前40%),进入B等级(B等级占35%,对应赋分区间71-90分),可能被赋为82分。
不同科目因选考人数和考生水平差异,原始分与赋分的对应关系会有区别。比如物理科目选考人数多、高分段集中(学霸更密集),可能原始分80分仅排前20%(B等级),赋分85分;而地理科目选考人群水平分布较均匀,原始分80分可能排前12%(A等级),赋分90分。2025年四川某中学模拟考数据显示:选考物理的考生中,原始分90分以上占比约5%,而选考政治的考生中,原始分90分以上仅占2%,这意味着物理高分段竞争更激烈,赋分“性价比”需结合自身排名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赋分本质是“排名换分”,原始分的绝对值意义不大,关键看在全省的相对位置。比如某考生生物原始分70分,若当年题目简单,全省70分以上有1万人(排名前20%),可能赋75分;若题目难,70分以上仅3000人(排名前6%),则可能赋90分。因此,选科时需关注自己在某科目的“稳定排名能力”,而非单次分数高低。

二、赋分制下的选科策略
选科是赋分制的起点,选错科目可能导致“高分低赋”,选对则能“以弱胜强”。结合2026年赋分规则,选科需把握三个核心原则:
1.优先匹配“优势学科”,而非“分数绝对值”
某学生数学成绩优异(常年年级前5%),但物理原始分常比历史低10分,该选物理还是历史?若物理排名稳定在前15%(A等级),而历史排名仅前30%(B等级),选物理更划算——假设物理原始分75分(前15%,赋分85分),历史原始分85分(前30%,赋分80分),物理反而能多5分。2025年四川某重点高中数据显示:选考化学的学生中,原始分中等但排名稳定前20%的学生,最终赋分比原始分高10-15分的情况占比超60%,印证了“排名优先于分数”。
2.结合“兴趣+专业需求”,避免“盲目跟风”
若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且未来想报考临床医学(多数高校要求“化学或生物”),即使生物某次考试分数略低,也建议坚持——兴趣能提升学习动力,稳定排名;而盲目选“热门科”(如物理),若本身物理思维弱,可能排名垫底(E等级,赋分30分),反而拖垮总分。2025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显示:约60%的理工科专业要求必选物理,40%的医学类专业要求必选化学,选科前需提前了解目标专业的“门槛科目”。
3.关注“科目竞争烈度”,避开“死亡组合”
部分科目因选考人群“学霸扎堆”,成为“内卷重灾区”。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传统理科组合),选考学生多为尖子生,原始分80分可能仅排前30%(B等级);而“物理+化学+地理”组合,因地理选考人群更广泛(包含部分中等生),相同原始分可能排名前20%(A等级)。选科时可参考学校历次模考的“选科人数+排名分布”,避免选择“高分段过于密集”的组合。
附临床医学专业2025年在河北省的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 学校名称 | 选科要求 | 专业名称 | 2025 分数 |
|---|---|---|---|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物理+ 化学 | 临床医学 | 686 |
| 北京大学医学部 | 物理+ 化学 | 临床医学 | 685 |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院 | 物理+ 化学 | 临床医学 | 681 |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 院 | 物理+ 化学 | 临床医学 | 681 |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 院 | 物理+ 化学 | 临床医学 | 672 |
三、高考志愿填报的赋分应用
赋分后的总分是志愿填报的核心依据,但不能直接套用“原始分时代”的报考经验,需注意两个关键:
1.用“赋分排名”替代“原始分分数”
高校录取本质是“按位次选人”,赋分后分数与原始分的“分值含金量”不同。比如2025年四川高考,物理类600分在原始分时代可能对应全省1万名,而赋分后因部分科目分数“膨胀”,600分可能对应全省8000名。填报时需参考“一分一段表”,将赋分总分换算为全省排名,再对比目标高校近3年的“录取位次”(而非分数)。例如,某大学2025年物理类录取位次为全省5000名,2026年若考生赋分总分对应的位次是4800名,则报考该大学较稳妥。
2.再选科目赋分需“动态匹配专业要求”
部分专业不仅看总分,还对再选科目的赋分有隐性要求。比如某高校计算机专业要求“必选物理”,但录取时会优先录取物理赋分高的考生(假设两名考生总分相同,物理赋分90分的会比85分的更有优势)。因此,选科时若确定目标专业,需确保对应科目的赋分“不拖后腿”——比如想报法学专业,思想政治赋分建议不低于80分(多数政法类院校对政治成绩有偏好)。
总之,2026年四川赋分制的核心是“排名决定分数,选科影响排名,志愿匹配位次”。学生和家长需从高一开始关注“学科排名稳定性”,高二选科时兼顾“兴趣、优势、专业需求”,高三冲刺阶段紧盯“赋分排名”,才能让赋分成为高考的“加分项”而非“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