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山东新高考继续采用“3+3”模式,选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成绩将通过“等级赋分”转换后计入总分。赋分制度的核心是将考生原始分按排名划分为不同等级,再通过公式转换为0-100分的标准分,避免因科目难度、考生水平差异导致的分数不等值问题。简单说,你最终的选考成绩不只看“考了多少分”,更看“在所有考生中排第几”。2026年山东赋分仍将延续“按等级比例划分、区间转换”的原则,家长和考生需重点关注等级划分比例、赋分区间对应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排名提升赋分优势。

一、2026年山东赋分对照表:等级划分、区间转换与计算逻辑
1.赋分的底层逻辑:从“原始分”到“排名等级”
选考科目的原始分(即试卷得分)不直接计入高考总分,而是先将全省所有选考该科目的考生按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再按固定比例划分为8个等级(A、B+、B、C+、C、D+、D、E)。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赋分区间,等级越高,赋分区间上限越高。比如,A等级(排名前3%的考生)赋分区间为91-100分,意味着即使你原始分可能只有85分,但只要排在前3%,最终赋分就能达到91分以上;反之,若原始分70分但排名靠后(比如E等级,占比8%),赋分可能只有21-30分。
2.等级划分比例:8个等级如何“切分”考生?
2026年山东赋分的等级划分比例预计延续近年标准,具体为:
A等级:排名前3%,赋分区间91-100分(意味着全省选考该科目的考生中,只有前3%能拿到90分以上);
B+等级:排名3%-10%(即中间7%的考生),赋分区间81-90分;
B等级:排名10%-26%(中间16%),赋分区间71-80分;
C+等级:排名26%-42%(中间16%),赋分区间61-70分;
C等级:排名42%-58%(中间16%),赋分区间51-60分;
D+等级:排名58%-75%(中间17%),赋分区间41-50分;
D等级:排名75%-92%(中间17%),赋分区间31-40分;
E等级:排名92%-100%(最后8%),赋分区间21-30分。
这里的“比例”是关键:比如选考化学的考生有10万人,A等级就是前3000人,B+是3000-10000人,以此类推。等级比例固定,意味着无论题目多难,前3%的考生永远能进A等级,避免了“题目难大家都低分”的不公平。
3.赋分计算公式:你的分数如何“算”出来?
确定等级后,还需通过公式将原始分转换为具体赋分。公式为:
[frac{个人原始分本等级原始分下限}{本等级原始分上限本等级原始分下限}=frac{个人赋分本等级赋分下限}{本等级赋分上限本等级赋分下限}]
举个例子:假设某考生生物原始分75分,经排名确定在B等级(赋分区间71-80分)。该等级所有考生的原始分范围是65-78分(即本等级原始分下限65,上限78),代入公式:
[frac{7565}{7865}=frac{个人赋分71}{8071}]
计算得:[frac{10}{13}=frac{个人赋分71}{9}],解得个人赋分≈71+6.9=77.9,四舍五入为78分。也就是说,原始分75分最终赋分78分,因为他在B等级中排名靠前。
反之,若另一位考生原始分78分(B等级原始分上限),则赋分直接为80分(B等级上限);原始分65分(B等级下限),赋分71分(B等级下限)。可见,同一等级内,原始分越高,赋分越接近区间上限。
二、选科避坑:哪些科目“赋分容易占便宜”?
了解赋分规则后,选科时就不能只看“喜欢哪科”,更要算“哪科能让排名更靠前”。
1.避开“学霸扎堆”的科目
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常被称为“学霸聚集地”。比如某校重点班学生几乎都选物理+化学,导致这两科的“前3%”竞争异常激烈——可能原始分90分才能进A等级,而选考地理的普通班学生,原始分80分就可能排进前3%。2025年山东某模拟考数据显示,选考化学的考生中,原始分85分仅排到5%(B+等级),而选考地理的考生原始分85分能排到2%(A等级),赋分直接差10分。因此,中等生若强行选化学,可能“高分低排”,赋分吃亏。
2.关注“选考人数多”的科目
选考人数越多,考生水平分布越均匀,赋分越“稳定”。比如生物、地理选考人数常居前两位(2025年山东选考地理考生超30万,生物近28万),而政治选考人数较少(约15万)。人数少意味着“等级切分”时,每个等级的考生基数小,排名波动可能更大——比如政治考生只有15万,A等级仅4500人,稍有失误就可能从A掉到B+,赋分差10分;而地理30万考生,A等级9000人,容错空间更大。
3.结合目标专业“反向选科”
如果目标是医学、计算机等专业,物理+化学几乎是必选(2025年山东高校相关专业90%要求“物理+化学”),此时即使化学难也要硬着头皮学,因为“不选就没资格报”;若目标是汉语言文学、历史学等文科专业,选历史+政治更合适,这两科虽赋分可能不如地理,但能精准匹配专业要求,避免“选了高分科目却报不了专业”的尴尬。
附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汉语言等专业2025年在山东省的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 学校名称 | 选科要求 | 专业名称 | 2025 分数 |
|---|---|---|---|
| 华东师范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643 | |
| 华东师范大学 | 历史学 | 641 | |
| 中山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640 |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学 | 历史学 | 639 | |
| 中山大学 | 历史学 | 637 | |
| 吉林大学 | 历史 | 汉语言文学 | 628 |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 学 | 汉语言文学 | 628 | |
| 中国政法大学 | 汉语言文学 | 627 | |
| 湖南大学 | 历史 | 历史学 | 619 |
| 华中师范大学 | 历史 | 历史学 | 617 |
| 中国传媒大学 | 汉语言 | 616 | |
| 河北师范大学 | 历史 | 汉语言 | 584 |
| 鲁东大学 | 汉语言 | 550 | |
| 新疆农业大学 | 汉语言 | 525 |
三、备考重点:从“追分数”到“保排名”
赋分看排名不看绝对分数,备考时就要转变思维:
1.模考关注“排名变化”而非“分数高低”
高三模考后,别只盯着“这次化学考了75分”,而是问老师:“我在全校/全市选考化学的考生中排第几?”比如某次模考化学题目难,全校平均分50分,但你考60分排第10%(B等级),赋分能到71-80分;下次题目简单,平均分70分,你考75分却排第30%(C+等级),赋分61-70分——分数高了,赋分反而低了,因为排名掉了。
2.弱科“止损”,强科“拔高”
假设你数学强(常排年级前10%),英语弱(排50%),此时优先补英语:把英语从50%提到40%(C+等级),赋分能从51-60分提到61-70分,提升10分;而数学从10%提到5%(B+到A等级),赋分从81-90分提到91-100分,也提升10分,但补弱科的“性价比”更高(弱科提升空间大)。
3.关注“临界排名”,避免“等级滑落”
比如你常处于B等级(10%-26%)的中下游(排名25%),稍不注意就会掉到C+等级(26%以后),赋分从71-80分掉到61-70分,直接差10分。此时要重点突破中档题,确保“会的题不丢分”,守住排名不掉到下一个等级。
最后提醒
2026年山东赋分的核心是“用排名换分数”,家长和考生需记住:没有“绝对好赋分”的科目,只有“适合自己排名”的科目。选科时算清“竞争账”,备考时盯住“排名账”,才能让赋分成为“提分利器”而非“绊脚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