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志愿并不一定是40个学校,而是4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每个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只有在选择40个不同学校的专业组填报的情况下,才是40个学校。本文整理40个志愿的填报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40个志愿是40个学校吗?
40个志愿指的是40个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如果选择40个不同学校的专业组填报的话,就会是40个学校。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40个志愿”通常指40个“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而非直接对应40个学校。每个“院校专业组”由一所高校的一个或多个专业组成,考生可填报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组,也可选择不同学校的专业组。因此,40个志愿最多可能对应40所学校,但具体数量取决于填报策略。例如,若考生选择同一学校的3个专业组,则这3个志愿仅对应1所学校。
目前,采用“院校专业组”模式的省份(如江苏、福建、吉林、广西等)本科批通常设置40个志愿,每个志愿包含6个专业志愿及1个调剂选项。考生需结合“冲、稳、保”策略,合理规划志愿梯度,以降低滑档风险。需注意,平行志愿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一旦投档成功,后续志愿自动失效。
总结:40个志愿不必然等于40个学校,其实际对应的学校数量由考生填报策略决定,需根据个人分数和目标专业灵活选择。
2025年实行40个志愿的省市有江苏、福建、吉林、广西等。虽然这些地区的志愿填报表有所差异,但格式相差不大。小编在此整理了40个志愿的填报样表,供同学们参考。
二、40个志愿填报诀窍
由于40个平行志愿是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的原则来录取的,即在录取时,会将考生的高考成绩按照位次高低来排序,然后从高到底依次检索考生的档次,在检索到每位考生的档案时,如果发现所填报的高校招生计划未满时,考生的档案就会被投档,而一旦被投档后,后面的志愿都将失效。
根据上述的录取原则,志愿的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可以按照“冲”、“稳”、“保”的顺序来设置志愿填报梯度,其中“冲”对应的是录取率在40%~79%的大学,“稳”是录取率在80%~94%的大学,而保是录取率在95%~98%的大学。
以下是40个志愿按照冲稳保比例分配的两种方案:
类型 | 冲 | 稳 | 保 |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稳妥型 | 4 | 22 | 14 |
由于每年的录取概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含招生计划的变动、院校在当地的报考情况等,人为计算出来的录取概率往往不容易考虑到这些因素,从而导致计算出来的概率有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