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高考制度并未强制要求考生必须填满所有40个志愿,但建议考生尽量填满,以增加录取机会。目前全国各省志愿数量为40个的有吉林、黑龙江、江苏、福建等,其中黑龙江冲稳保比例如下:4:22:14(稳妥型方案)。
一、新高考40个志愿填报模板
新高考40个志愿采用“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的平行志愿规则。这意味着系统先按考生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再依次检索考生填报的志愿,一旦符合某志愿的录取条件即完成投档,后续志愿不再生效。
2025年新高考实行"院校+专业组"志愿模式,40个志愿设置主要适用于江苏、吉林、云南、黑龙江、广西、福建等省份的本科普通批次及专科批次。
以福建为例,本科普通批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志愿包含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服从调剂选项;专科批同样采用40个志愿,每个志愿含10个专业志愿。
江苏省本科批也采用40个志愿,每个志愿可填报6个专业及调剂选项。其他省份如广西、黑龙江等亦遵循类似规则,具体以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告为准。
下面以福建为例,列举高考本科批40个志愿模板表:
二、40个志愿模板是否可以不填满?
对于“40个志愿是否必须填满”的问题,政策上并无强制要求,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填报数量。但从录取策略来看,建议尽量全部填满。
一方面,40个志愿提供了更多录取机会,尤其在竞争激烈的批次中,多填报志愿能显著提高录取概率。数据显示,80%的考生最终录取的志愿在填报序列的前30%,但留有充足志愿可避免“滑档”风险。
另一方面,新高考录取中存在院校专业组分数波动现象,特别是招生计划调整或选科要求变化时,看似“不可能”的志愿可能成为录取机会。此外,填满志愿无需额外成本,却能为考生增加多重保障。
三、新高考40个志愿冲稳保比例分配
科学运用“冲稳保”策略是40个志愿填报的核心技巧。
这一策略将志愿分为三个梯度:“冲”指填报录取位次略高于自身成绩的院校专业组,“稳”选择与自身位次匹配的志愿,“保”则确保录取概率极高的兜底选项。
针对40个志愿,建议采用“动态比例模型”:冲击型方案可按“冲14、稳12、保14”分配,稳妥型方案则为“冲4、稳22、保14”。
下面附上2025年全国各省40个志愿冲稳保比例分配方案,供参考:
省份 | 批次 | 方案 | 冲 | 稳 | 保 |
---|---|---|---|---|---|
吉林 | 本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吉林 | 本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吉林 | 专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吉林 | 专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黑龙江 | 本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黑龙江 | 本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黑龙江 | 专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黑龙江 | 专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江苏 | 本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江苏 | 本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江苏 | 专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江苏 | 专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福建 | 本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福建 | 本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广西 | 本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广西 | 本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广西 | 专科批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广西 | 专科批 | 稳妥型 | 4 | 22 | 14 |
云南 | 本科批B段 | 冲击型 | 14 | 12 | 14 |
云南 | 本科批B段 | 稳妥型 | 4 | 20 | 16 |
志愿填报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与梯度设计。考生应先通过“知分、知位、知线、知己”四步法明确自身定位,制作“院校-分数-位次”对比表。在填报时,按录取概率从低到高排序,相邻志愿间保持5-10分的合理梯度。同时,至少设置3-5个“双保险”志愿,选择近三年录取分数线均低于自身成绩20分以上的院校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