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不算冷门专业,但也不属于大热门。教育部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物理学本科专业年均毕业生约4.2万人,在理学大类中占比12%,远低于计算机、金融等热门领域,但也显著高于天文学、大气科学等学科。与此同时,近三年来双一流高校物理相关专业本科招生人数以年均3.5%的速度增长。

一、物理学算不算冷门专业
要判断一个专业是否冷门,需看三个核心指标:招生规模、就业适配性、社会需求。物理学在这三个方面均处于中间位置。
根据《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物理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在全国600余个本科专业中排名第88位,属于“中等规模”。横向对比,与电子信息工程(排名第32)、临床医学(排名第54)等相比确实热度不足,但显著领先于如考古学(排名第312)等小众领域。
在就业适配性上,物理学专业的去向远超传统认知。麦可思研究院统计,2023届物理学毕业生中,仅28%进入教育行业当老师,而36%流向半导体、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企业研发岗位,另有17%进入金融量化、数据分析领域。
本文以宁夏高考招录数据为例,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各大学物理学专业录取分数线。大家可重点考虑:理科564的华东师范大学,理科549的苏州大学。
科目 | 学校名称 | 专业名称 | 2024 最低 |
---|---|---|---|
理科 | 华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564 |
理科 | 苏州大学 | 物理学 | 549 |
理科 | 华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534 |
理科 | 天津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92 |
理科 | 西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84 |
理科 | 山东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62 |
理科 | 河南大学 | 物理学 | 462 |
理科 | 济南大学 | 物理学 | 461 |
理科 | 海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54 |
理科 | 四川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53 |
理科 | 长江大学 | 物理学 | 449 |
理科 | 江西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48 |
理科 | 宁夏大学 | 物理学 | 441 |
理科 | 陕西理工大学 | 物理学 | 432 |
理科 | 咸阳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426 |
理科 | 淮北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26 |
理科 | 青海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25 |
理科 | 西安文理学院 | 物理学 | 425 |
理科 | 大连大学 | 物理学 | 424 |
理科 | 新疆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22 |
理科 | 内江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421 |
理科 | 天水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421 |
理科 | 乐山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420 |
理科 | 太原师范学院 | 物理学 | 420 |
理科 | 北华大学 | 物理学 | 420 |
理科 | 广西民族大学 | 物理学 | 419 |
理科 | 宁夏师范大学 | 物理学 | 417 |
理科 | 河西学院 | 物理学 | 416 |
理科 | 吕梁学院 | 物理学 | 413 |
理科 | 湖南城市学院 | 物理学 | 412 |
理科 | 四川文理学院 | 物理学 | 411 |
理科 | 江西师范大学科 学技术学院 | 物理学 | 403 |

二、就业率不亮眼?隐形优势在跨界
物理学2024年平均就业率约85%,低于计算机(94%)却高于数学(83%)和化学(81%)。关键在于其跨领域能力。国内头部科技企业如华为、宁德时代近两年将物理专业列入优先招聘名单,尤其是量子计算、电池材料等前沿领域。
另一隐蔽赛道是公务员与事业单位。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物理学可报考岗位达1328个,涵盖工信部、气象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占比超理工科岗位总量的15%。而在省级选调生招录中,复旦大学、中国科大等高校的物理学专业连续三年入选“紧缺专业”清单。

三、高校扩招释放强烈信号
判断专业前景的重要依据是高校的投入力度。2024年教育部新增备案本科专业名单显示,全国12所高校新增应用物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等物理相关专业,双一流高校占比达75%。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更是宣布2025年将本科实验班名额增加20%,主攻量子科技与人工智能交叉方向。
这些动作与政策导向直接相关。国务院《2023-2027年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规划》明确提出,物理学等学科要“扩大招生规模,重点保障国家战略急需领域”。与之配套的是,2024年全国高校物理实验室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8%,远超理工科平均值(9.6%)。
四、深造率超60%,但两极分化严重
对于想从事科研的学生,物理学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中国物理学会数据显示,2023届物理学本科生深造率(含留学)达63%,其中双一流高校占比81%。清北复交等顶尖院校的深造率更突破85%,部分实验班全员进入国内外顶尖研究所。
不过专业内部存在明显分层。普通高校物理学专业中,从事基础研究的毕业生不足5%,大部分转向工程或应用学科读研。例如某中部211高校2023级物理系研究生中,47%选择微电子、光学工程等工科方向,仅28%继续攻读理论物理。
五、物理从来不是“快车道”
对于2025届考生,选择物理学的关键不在冷热,而在适配度。
适合人群:数学基础好(高考数学低于120分需谨慎)、对物质世界运行规律有强烈好奇心、能接受至少硕士学历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