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类有什么专业?这25个专业覆盖九大学科门类

佳佳老师     

文史类考生能报哪些专业?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版)》,文史类覆盖九大学科门类,包含25个具体专业,涵盖文学、历史学、哲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中的部分专业,重点培养人文社科领域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一、文史类有什么专业

文史类专业以“人文”为核心,聚焦语言、文化、历史和社会研究领域。九大学科门类具体划分如下:

1.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古典文献学、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秘书学、外国语言文学(如英语、日语、法语)等。外国语言文学下设翻译、商务英语等细分方向。

2.历史学类: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新增专业文化遗产保护(少数高校试点)。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历史复旦大学历史学类615
历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类609
历史兰州大学历史学类602
历史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类590
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类589

(本文以广西高考招录数据为例,为2025届高考生展示专业录取分较高的大学)

3.哲学类:哲学、逻辑学、宗教学,部分高校开设伦理学、美学等课程。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历史武汉大学哲学类641
历史南开大学哲学类635
物理中山大学哲学类628
历史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类607
历史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类589

4.法学类: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社会学、民族学、思想政治教育。2024年新增纪检监察学(隶属法学类)。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物理清华大学法学类683
历史清华大学法学类650
历史厦门大学法学类636
历史山东大学法学类630
历史对外经济贸易大
法学类627

5.教育学类:教育学、人文教育、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侧重教育理论和文化传播。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历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类629
历史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类605
物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类602
物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类601
历史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类552

6.经济学类:部分高校在文史类招生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但要求数学成绩达标。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物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类659
历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类659
历史武汉大学经济学类648
历史南开大学经济学类638
物理南开大学经济学类636

7.管理学类:包括工商管理、会计学(部分院校文理兼招)、公共事业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8.艺术学类:戏剧影视文学、艺术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分专业需艺术类统考成绩。

科目学校名称专业名称2024
最低
历史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论537
历史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535
物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528
历史广西艺术学院艺术史论436

9.交叉学科类:创意写作、数字人文(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新设专业),融合文学与信息技术。

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教育部明确要求高校严格区分文理兼招与纯文史类专业,例如心理学、地理科学等名义上的“文史类专业”实际已划入理工类招生。

二、文史类专业的优势:兼容性强,复合型人才吃香

尽管文史类考生常被调侃“就业难”,但根据阳光高考平台2024年数据,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等传统专业的就业率稳定在78%-85%。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专业本身,而在于是否找准市场需求。

以汉语言文学为例,看似“万金油”,实则覆盖教师、编辑、新媒体运营、公务员(尤其是行政岗)等多个方向。2024年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公务员考试中35%的岗位明确要求中文、法学、新闻等文史类专业,远高于理工类(22%)。

交叉学科成为新增长点。例如故宫博物院与高校合作开设的“文物数字化保护”方向,要求文史背景学生掌握3D建模和数据库技术。2024年字节跳动、网易等企业的新媒体运营岗,明确偏好“新闻学+数据分析”的复合型应聘者。

三、如何选择文史类专业?看三点

1.兴趣匹配度大于热度

哲学、历史学等专业看似冷门,但适合静心研究者。2024年湖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生中,43%的本科校友攻读博士学位,高于全校平均值。

2.考察课程是否“现代”

选择拥抱时代需求的专业,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增加“人工智能与内容生产”课程,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新增“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

3.关注院校资源差异

同类专业在不同院校侧重不同:复旦大学中文系侧重文艺理论研究,南京大学中文系偏重语言学和文献学,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强调实务方向。

四、2025年就业市场风向:这些领域更缺人

根据人社部《2024年第四季度人才需求报告》,文史类人才缺口集中在三领域:

1.文化传播

博物馆、文化馆、出版社的策展人、编辑岗位招聘量同比增长17%。事业单位改革后,文旅融合项目急需“懂历史、会策划”的复合型人才。

2.教育服务

“双减”政策推动素质教育发展,2024年研学旅行指导师、传统文化讲师岗位增加21%。

3.基层治理

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公共管理岗扩招,社会工作、行政管理专业对口率提升至89%。

对于薪资预期,2024年麦可思研究院报告显示:文史类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480元,其中新媒体运营(6320元)、知识产权法务(6850元)、国际中文教育(海外岗位约1.2万元)位列前三。

结语

文史类专业的价值不在于短期变现,而是培养对社会、文化的深度理解力。2025年考生不必被“天坑专业”论调束缚,关键是根据兴趣与规划,选择既能扎根人文底蕴、又能对接现代需求的学科方向。

国际本科

文中提到的大学

陕西-西安 | 本科 | 师范 | 公立 | 教育部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中央部属 保研资格 双万计划
天津 | 本科 | 师范 | 公立 | 天津市
省重点 保研资格 双万计划
重庆 | 本科 | 艺术 | 公立 | 重庆市
省重点 双万计划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汇表

2024-11-26

【免费测一测】目标大学的报考风险、录取概率

2024-06-0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