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514分不能上一本,可以报考的大学包括:华北科技学院、大连民族大学、黄冈师范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医学院等。历史类和物理类514分能上的学校名单不一样,具体如下文所示。

一、湖北514分能上一本吗
介于湖北省已经合并了一本和二本,因此关于湖北514分能不能上一本这个问题,本文参考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来为大家分析。
2024年湖北高考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历史类530分、物理类525分。
从整体来看,湖北考生514分是不可以上一本的。具体来讲,不管是物理类、历史类的考生都不可以上。
对于实行新高考模式的地区而言,其实已经没有一本和二本之分,因此各位考生不用过多的去纠结是几本院校。
二、湖北514分可以报考哪些大学
那么湖北514分考生可以报考的大学具体有哪些呢?本文将根据2024年湖北高考招录数据,分首选物理类、首选历史类为大家分别介绍。
1、历史类
湖北历史类514分可以报考的学校一共有3所,其中位于省内的有1所,是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第03组),学校位于武汉,近三年录取平均分数线为512分,属于514分考生比较稳妥的选择。
514分能上的省外学校中,比较好的有大连民族大学,该校为中央部属院校。
学校名 | 办学 性质 | 专业组 | 2024 分数 | 2024 位次 |
---|---|---|---|---|
华北理工大学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18013 |
湖北第二师范 学院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18013 |
大连民族大学 | 公立 | 第01组 | 514 | 18013 |
2、物理类
湖北物理类514分可以报考的学校一共有21所,其中位于省内的有1所,是黄冈师范学院(第06组),学校位于黄冈,近三年录取平均分数线为496分,属于514分考生比较稳妥的选择。
514分能上的省外学校中,比较好的有大连民族大学、华北科技学院,这些都是中央部属院校。
学校名 | 办学 性质 | 专业组 | 2024 分数 | 2024 位次 |
---|---|---|---|---|
新疆医科大学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77702 |
四川音乐学院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77702 |
重庆中医药学 院 | 公立 | 第04组(护 理类) | 514 | 77702 |
南宁师范大学 | 公立 | 第04组 | 514 | 77702 |
佛山大学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77702 |
岭南师范学院 | 公立 | 第06组 | 514 | 77702 |
山东工商学院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77702 |
赣南师范大学 | 公立 | 第05组 | 514 | 77702 |
闽南师范大学 | 公立 | 第05组 | 514 | 77702 |
泉州师范学院 | 公立 | 第05组 | 514 | 77702 |
淮阴工学院 | 公立 | 第01组 | 514 | 77702 |
南京体育学院 | 公立 | 第01组 | 514 | 77702 |
吉林农业大学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77702 |
沈阳医学院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77702 |
内蒙古财经大 学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77702 |
承德医学院 | 公立 | 第02组(护 理类) | 514 | 77702 |
天津中德应用 技术大学 | 公立 | 第02组 | 514 | 77702 |
天津农学院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77702 |
黄冈师范学院 | 公立 | 第06组 | 514 | 77702 |
大连民族大学 | 公立 | 第03组 | 514 | 77702 |
华北科技学院 | 公立 | 第05组(国 家专项) | 514 | 77702 |
三、湖北514分的大学推荐
1.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育人才。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广阔的就业前景。近年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黄冈师范学院
黄冈师范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湖北省黄冈市,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省属本科院校。学校以“厚德、博学、力行、致远”为校训,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校园内绿树成荫,文化氛围浓厚,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之地。黄冈师范学院在师范类专业领域享有盛誉,其教育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