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最新评选标准条件

何老师     

“双一流”高校建设计划是我国针对高水平大学推出的,继985、211之后的又一项计划。第二轮双一流评选在即,本文将介绍在教育部发布《“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中,介绍关于第二轮双一流最新评选标准条件的情况。


一、教育部发布《“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

2021年3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三部联合印发《“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同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也就本次发布的《评价办法》进行了回答。以下将本次发布的文件做整理总结。


第二轮双一流评选流程

首先是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制定的方案对自身情况进行不同阶段的自我评价。

然后是教育部根据本次发布的《评价办法》制定相应的评价工作方案,在委托相关机构针对不同方面的评价因素,对各高校做出第一步的评价结果。

然后是专家委员会根据以上步骤的结果形成综合评价意见。

最后是“双一流”建设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评价意见以及综合研究,确定评价结果,上报国务院。

也就是说根据《评价办法》形成的综合评价结果,会作为双一流建设范围变化的主要依据。意思就是综合评价结果会成为各高校,到底是入选双一流还是掉出双一流行列的主要依据。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对实施有力、进展良好、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加大支持力度;对实施不力、进展缓慢、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减少支持力度


二、第二轮双一流评选标准条件的变化

将更有效地破除“五唯”,“五唯”就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总的来说就是将减少排名、论文数量、升学等方面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会增加对学生培养、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比重,也会建立更全面更多元的评价体系。

①建设多元多主体的评价体系。会将更多方面的评价,纳入对各高校的考察标准中,不再采用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

坚持评价视角多元、评价内容多维,统筹自我评价、专家评价、第三方评价,按不同评价方面、不同学校和学科类型,以区间和梯度分布等形式,呈现建设高校和学科的综合评价结果。

②突出质量、服务和贡献。将弱化论文数量的重要性,更多多地增加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分量。

坚决摒弃数论文、数帽子的做法,避免简单以条件、数量、排名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在人才培养评价中,突出学生代表作、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结果。在师资队伍建设评价中,重点考察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投入、社会服务贡献等。


③优化评价手段和方法。会以大数据为支撑基础,充分衡量各大学在双一流建设周期内的成长潜力,尽可能减少双一流评价对高校发展的干扰。

以动态监测积累的过程信息与数据为主要支撑,既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指标数据,也组织专家进行定性评议,既考察现有实力,也衡量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的成长性及发展潜力,建设周期内尽量减少评价对学校的干扰,综合考察高校和学科的建设成效。

④积极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会结合大数据将国内大学与国际上同类型的大学进行各方面的对比。

探索建设成效国际比较,结合大数据分析和同行评议等,对建设高校和学科在全球同类院校相关可比领域的表现、影响力、发展潜力等进行综合考察。

相关资讯

2021大学经费预算排名:中国每年给大学多少经费?各大学每年经费多吗?

2021-03-17

湘潭大学双一流真的稳了吗?附湘潭大学进双一流最新消息

2020-11-27

2021双一流新增大学名单预测:下一轮双一流什么时候有消息?

2021-01-09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