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考生冲击顶尖高校的“双保险”,强基计划因聚焦基础学科、培养模式贯通本硕博而备受关注。2024年39所双一流高校(原36所)的入围及录取分数线已陆续公布,本文基于最新公开数据,梳理关键信息,为2025届考生提供精准参考。
.jpg)
一、强基计划36所大学录取分数线入围分数线汇总
清华大学
入围分数线(2024年):
安徽物理类(选考化学):687分
北京综合改革(选考物理+化学):666分
浙江综合改革(选考物理+化学):687分
辽宁物理类(选考化学):684分,历史类(不限选科)653分
录取分数线(2024年综合成绩):
上海综合改革:90.7795分(数学类等理科专业,选考物理+化学)
天津综合改革:90.6233分(理科类,选考物理+化学)
清华的理科类专业对物理和化学选科要求严格,综合成绩计算中高考占85%,校测占15%。
北京大学
入围分数线(2024年):
江苏物理类:677分,历史类656分
新疆理科:636分(基础医学专业)
录取分数线(2024年综合成绩):
辽宁物理类(选考化学):90.0583分
四川理科:89.7583分
北大文理并重,历史学、哲学等文科专业不限选科,但理科类普遍要求物理+化学。
中国人民大学
录取分数线(2023年综合成绩):
北京历史类:89.2分(2023年数据,选考不限)
因2024年数据未完全公开,建议参考近三年趋势,人文学科竞争激烈,需综合成绩稳居省内前0.5%。
国防科技大学
入围分数线(2024年):
湖南物理类:622分
四川理科:637分
作为军校中唯一参与强基计划的高校,其分数线在各省理科生中位列前1%,且对体质测试要求较高。
华中科技大学
入围分数线(2024年):
湖北物理类:606分
河南理科:601分
华科强基聚焦工学与基础理科,生物医学、光电信息等专业需选考物理+化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入围分数线(2024年):
山东数学类:680分(选考物理)
北京应用物理学:656.8分
哈工大工科优势显著,校测侧重数学和物理学科素养,综合成绩中高考权重达85%。
中山大学
录取分数线(2024年综合成绩):
重庆物理类(选考化学):81.9867分(化学专业)
中大的生物科学、海洋科学等专业需选考化学,综合成绩计算包含笔试和面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录取分数线(2024年综合成绩):
浙江综合改革(选考物理+化学):86.69分(核工程类)
中科大强基计划仅招收理科生,校测难度与竞赛接轨,适合数理基础扎实的考生。
.jpg)
二、报考策略与数据使用指南
分数线对比逻辑
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通常低于统招批次线。例如,清华大学2024年北京统招物理类批次线为685分,而强基入围线为666分(选考物理+化学),分差达19分。但录取时需综合校测成绩,最终录取线可能接近或超过统招线。
选科与专业绑定
2025年新高考省份需严格遵循选科要求:
理科类专业:普遍要求物理+化学(如清华数学类、北大生物科学);
文科类专业:多不限选科(如北大历史学、人大哲学)。
校测与综合成绩
强基录取采用“高考85%+校测15%”的加权模式。例如,中山大学化学专业录取线81.9867分,若高考成绩折算后为80分,则校测需达13.3分(满分15分),面试表现至关重要。
.jpg)
三、常见误区与避坑建议
1.混淆入围与录取线:入围仅代表获得校测资格,最终录取需综合成绩达标。如北京大学2024年新疆理科入围线636分,但录取线未公布,实际竞争可能更激烈。
2.忽视校测难度:复旦、上交等校在高考前组织校测,无明确入围线,考生需提前备战学科竞赛或科研项目。
3.选科误判:2025年招生简章预计4月发布,若选科要求调整(如化学必选改为物理+化学双选),需及时调整志愿策略。
四、数据动态与信息获取
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为官方信息源,2025年4月将更新各校简章。建议考生:
关注目标高校官网“本科生招生”板块;
加入各省教育考试院咨询群,获取批次线对比数据;
参考往年校测真题,针对性提升面试与笔试能力。
强基计划既是机遇,亦是挑战。唯有精准定位、科学备考,方能在多元升学路径中脱颖而出。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2024年各校公开信息,2025年招生政策以教育部最新通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