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四川大学2024年强基计划在29个省份投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12个基础学科专业。其入围分数线呈现明显的地域和专业差异,理科最高入围线达645分(四川省数学与应用数学),文科最低入围线为588分(重庆哲学),为2025届考生提供了清晰的竞争坐标。
.jpg)
一、四川大学强基入围分数线2024
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并非全国统一,而是分省份、分科目划定。2024年四川大学理科类入围线普遍高于文科,其中数学、物理等传统强势学科门槛最高,基础医学、工程力学等交叉学科相对温和。
理科热门省份竞争激烈
在四川省内,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以645分成为入围线最高的专业,比该省理科一本线(2024年为529分)高出116分;物理学、生物科学等专业入围线均超过630分。东部发达地区同样竞争激烈,江苏省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科目)入围线达631分,浙江省物理学(综合改革)入围线高达643分,超过该省特控线(594分)49分。
中西部省份呈现梯度分化。广西基础医学(物理科目)以541分成为全国最低理科入围线,比该省理科一本线(475分)仅高66分;甘肃生物科学(物理科目)入围线为605分,与当地一本线(458分)分差达147分,凸显地域录取的不均衡性。
文科专业冷热不均
历史学类在多数省份为文科最高门槛,安徽省历史科目入围线达626分,超过该省文科一本线(523分)103分;而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在部分省份遇冷,重庆哲学(历史科目)入围线仅588分,与当地文科一本线(506分)分差为82分。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哲学(综合改革)入围线为593分,比该市特控线(527分)高66分,说明一线城市基础文科仍具吸引力。
.jpg)
二、录取线与入围线差距有多大?
入围仅是获得校测资格的门槛,最终录取需综合高考成绩(85%)和校测成绩(15%)。以2024年数据为例:
重庆化学专业(物理科目):入围线611分,录取线617.61分,差值6.61分;
四川化学(理科):入围线629分,录取线631.875分,差值2.875分;
吉林化学(物理科目):入围线573分,录取线597.56分,差值达24.56分。
中低分段省份的录取线往往与入围线分差更大。例如广西化学专业(物理科目)入围线578分,录取线584.22分,差值6.22分;而山西物理学(理科)入围线599分,录取线606.23分,差值7.23分。这意味着,低分入围的考生需在校测中表现优异才能逆袭。

三、这些“隐形门槛”必须重视
四川大学明确要求,考生校测笔试成绩需达到满分的60%(即180分)方可进入录取环节。2024年有12%的入围考生因笔试未达标被淘汰,其中安徽、河南等高考大省的淘汰率最高。此外,体质测试不合格者直接失去资格,2024年有37名考生因此落榜。
从专业适配度看,数学、物理等学科更侧重竞赛背景。2024年四川省数学专业录取者中,85%获得过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而历史学、哲学等文科专业则更看重高考语文、历史单科成绩,录取生源中语文均分达128分(满分150分)。
四、2025届考生如何定位?
建议考生参考两个维度:
1.比对2024年本省数据:例如广东物理考生若目标四川大学物理学,需参考2024年入围线604分(比特控线539分高65分),并结合自己模考成绩是否稳定在620分以上;
2.关注校测权重:高考分数超过入围线20分以内的考生,需重点提升学科思维和面试能力。例如湖北化学专业(物理科目)录取线616.13分,比入围线581分高35.13分,说明校测翻盘可能性较大。
四川大学强基计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25届考生需尽早明确专业方向,合理评估自身实力,方能在“择优录取”的赛道上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