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大连理工大学2025年强基计划继续聚焦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招生对象覆盖高考成绩优异者及五大学科奥赛国赛二等奖以上获得者,涵盖数学、物理、工程力学等5个王牌专业。新高考省份需选考“物理+化学”,非改革省份限理科生报考,入围规则首次引入单科破格机制,为学科特长生开辟新通道。
.jpg)
一、大连理工大学2025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与报名条件
两类考生可申报:
1.高考成绩优异者:需达到各省本科一批控制线(或特殊类型招生线)以上,浙江、辽宁等新高考省份考生必选“物理+化学”;
2.学科竞赛特长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奥赛全国决赛一/二等奖获得者,需通过中国科协公示。
招生专业与学科实力
5个专业均为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
数学与应用数学(第四轮学科评估A-,双一流学科)
应用物理学(工程学ESI全球前1‰)
工程力学(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A,机械工程双一流学科)
应用化学(化学学科ESI全球前1‰)
生物工程(生物与生物化学ESI全球前1%)
.jpg)
二、入围规则:单科满分可破格,数学加权影响大
核心变化:2024年新增“单科成绩破格入围”,例如:
浙江考生报考应用化学,若化学单科98分(满分100),即使总分未达644分,仍可破格入围;
黑龙江考生化学99分,总分低于600分时亦可破格。
分省入围线参考(2024年数据):
浙江应用化学:综合改革类入围线644分(物理+化学);
辽宁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类入围线701分(加权成绩=高考分+数学单科×0.5);
湖北应用化学:物理类入围线592分(无加权,纯高考成绩)。
注意:数学、物理等专业采用“高考分+数学单科加权”计算入围分,例如数学专业加权系数0.5(即数学满分150分可额外加75分),直接影响竞争力。

三、培养模式:3+1本研衔接,院士团队全程导学
个性化培养方案:
本科阶段:小班化教学(30人以内),院士、杰青担任导师,大三确定研究方向;
本硕衔接:“3+1+2”模式(3年本科+1年过渡+2年硕士),可跨选智能科技、新材料等交叉领域;
本博贯通:“3+1+4”模式,毕业获博士学位,科研项目对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淘汰与激励机制:
年度考核不合格者转入普通班;
强基计划学生优先获得“钱令希力学奖学金”等专项资助(最高2万元/年)。
四、报考策略:如何用强基计划冲击985名校?
数据对比:以2024年辽宁省为例:
强基入围线:数学与应用数学701分(加权后);
普通批录取线:数学类最低672分;
优势:强基录取考生可直通“张大煜化学菁英班”等实验班,保研率超85%。
风险提示:
强基计划录取线通常高于入围线,例如中山大学2024年化学专业在湖北录取综合成绩86.02分(高考占85%+校考15%);
体测为“一票否决”项,2024年考跳绳、坐位体前屈等,需提前训练。
五、常见误区:这些“坑”千万别踩
1.混淆分数线类型:入围线≠录取线!大连理工2024年应用化学在浙江入围线644分,但最终录取需综合高考分(占85%)和校考分(占15%);
2.误判学科优势:工程力学强基计划主攻航空航天方向,与土木工程普通专业差异大;
3.忽视体测细节:2024年体测合格标准为50分(满分100),BMI超标或柔韧性差可能被淘汰。
结语
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凭借力学、化学等A类学科的硬实力,叠加本研贯通培养优势,已成为冲击顶尖理工科高校的核心路径。考生需重点关注单科加权规则,结合自身竞赛经历或学科特长精准报考。2025年简章预计4月发布,最新动态可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实时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