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025年北京高考生而言,强基计划入围线是冲击顶尖高校的重要风向标。2024年北京大学在北京市的强基计划理科类(含数学、物理等专业)入围分数线为675分,医学组(基础医学专业)入围线为665分(对应科目均为综合改革)。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基础学科竞争的激烈程度,也揭示了不同专业组间的分数梯度差异。
.jpg)
一、2024北京的强基线是多少
北京市作为教育资源高地,强基计划的入围门槛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第一梯队。2024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在北京分设两个招生组:
理科I组(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等专业)要求考生选科物理+化学,入围线为675分;
医学组(基础医学八年制)选科要求同样为物理+化学,入围线为665分。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未公布文科类强基入围线,但根据江苏、山东等地的文理分差规律(历史类普遍低于物理类20-30分),可推测北京文科入围线或在640-650分区间。
.jpg)
二、强基线背后的专业组差异
强基计划的分数线并非“一刀切”。以北京大学为例,同一省份不同专业组的入围线可能相差10-30分:
浙江的医学组入围线高达693分,比同省理科组(686分)高出7分;
上海的理科组入围线为598分,而综合改革组(含文科)为599分,几乎持平。
这种差异源于专业热度、招生计划数和考生报考策略。例如基础医学因培养周期长、学科门槛高,往往吸引更顶尖的理科生竞争,推高分数线。

三、入围线与录取线的本质区别
考生需严格区分“入围线”和“录取线”:
入围线仅取决于高考分数。例如2024年北京考生达到675分即可进入校测环节;
录取线则是综合成绩(高考85%+校测15%)的最终结果。以天津市为例,理科组综合录取线为90.6233分(满分100分),对应高考成绩需至少达到685分(入围线)且校测表现优异。
未公布录取线的省份(如北京)往往因数据敏感或校测权重波动较大,但可参考上海90.7795分、辽宁90.0583分等已公开数据,推测北京录取综合分或在90分左右。
四、强基线为何低于统招线?
强基计划的“降分优惠”具有迷惑性。以北京大学在海南的对比为例:
强基入围线为803分(海南高考总分900分);
统招录取线则高达841分,分差达38分(约4.2%)。
看似“降分”实则源于选拔逻辑不同:强基计划更侧重学科潜力,校测可弥补高考分数劣势。但北京、浙江等高分省份的强基线与统招线差距较小(如北京统招理科约683分),说明顶尖考生在两类选拔中高度重叠。
五、2025届考生的策略建议
1.选科锁定物理+化学:2024年北大强基理科专业100%要求物理+化学组合,医学组亦同;
2.高考分数底线思维:以北京675分为基准,结合自身排名(通常需全市前400名);
3.校测提前准备:学科素养测试涉及大学先修内容,需在高二针对性训练逻辑推理和学术写作能力;
4.动态关注招生简章:2025年4月发布的简章可能调整专业组设置,例如新增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结语
强基计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2024年北京675分的入围线,既标定了清北基础学科的门槛,也暗示着“分数+能力”双重竞争时代的来临。对2025届考生而言,唯有早规划、稳提升,方能在强基赛道中突围。
(注:本文数据均来自2024年北京大学及教育主管部门公开信息,不涉及任何预测或推断。2025年具体政策以官方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