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不推荐十大专业!2025届考生,这些“天坑”碰不得?

叶春学姐     

张雪峰老师一句“高考600分报新闻学不如把孩子打晕”的犀利发言,让无数考生和家长重新审视专业选择逻辑。综合近年就业趋势与行业变革,他明确不建议报考的十大专业包括:新闻学、语言类、师范类、医学类、法学、化学、农业经济管理、历史学、资源勘查工程、生物工程。这些专业或面临行业缩编,或需“学历镀金”才能生存,甚至可能让毕业生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600分高分选错专业,真可能从“天之骄子”变“就业难民”!

一、张雪峰不推荐十大专业

1.新闻学:传统媒体衰落,自媒体时代“无壁垒”

“如果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建议你把他打晕!”张雪峰的尖锐点评直指行业痛点。传统媒体缩编严重,电视台、报社招聘名额锐减,而自媒体门槛低导致专业壁垒荡然无存。新闻学毕业生常陷入“学四年不如做三个月短视频”的尴尬,薪资水平普遍低于互联网运营岗。(参考:)

2.语言类:天赋决定上限,小语种就业“冰火两重天”

外语、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看似“万金油”,实则竞争惨烈。翻译岗位依赖语言天赋,而小语种市场需求极不稳定(如俄语、阿拉伯语受国际关系影响大)。汉语言文学毕业生扎堆考公考编,但教师岗位已趋于饱和。(参考:)

3.师范类:编制内卷,非名校生慎入

“师范热”背后暗藏危机:出生率下降导致中小学缩班撤校,教师编制竞争白热化。非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毕业生,往往只能应聘偏远地区岗位或民办学校,职业发展空间受限。(参考:)

4.医学类:十年寒窗未必换来铁饭碗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绝非戏言!三甲医院招聘普遍要求博士学历,且临床医学本科需5年+规培3年,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极高。更残酷的是,约60%医学生最终转行。(参考:)

5.法学:五院四系之外,律所门槛难跨

法学常年位列“红牌专业”,司法考试通过率仅13%,导致大量毕业生被迫转行法务或考公。普通院校毕业生进红圈律所的概率堪比中彩票,而基层律所助理月薪可能不足5000元。(参考:)

6.化学:实验室≠高薪,转型出路窄

化工专业本科毕业生多进入化工厂,工作环境艰苦且存在安全隐患。若想进科研院所或药企研发部,需至少硕士学历,但化学类考研分数线居高不下。(参考:)

7.农业经济管理:学术冷门,对口岗位稀缺

该专业研究农业政策与资源管理,但政府部门招聘需求极少,涉农企业更倾向招录农林技术岗。毕业生常被迫考公或转行销售、行政。(参考:)

8.历史学:学术道路“独木桥”

除非立志读博进高校,否则历史学就业面极窄。博物馆、考古所编制有限,中学历史教师岗竞争激烈,部分毕业生甚至投身自媒体写历史科普。(参考:)

9.资源勘查工程:行业收缩,野外作业劝退

随着新能源开发提速,传统矿产勘探需求下降。毕业生多需常年驻扎野外,工作强度大、家庭难兼顾,转行地质监测或环保行业又缺乏竞争力。(参考:)

10.生物工程:21世纪的风口?可能是大坑!

“生物专业本科毕业即失业”已成共识,制药企业研发岗要求硕士起步,且生物类考研内卷严重。若无法出国深造,多数人只能转行医药销售或考教师资格证。(参考:)

二、选专业避坑指南:兴趣与现实如何平衡?

1.警惕“伪兴趣”:用职业倒推专业

别因喜欢看自媒体就选新闻学,热爱宠物未必适合动物医学!建议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了解目标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与门槛。

2.关注“交叉学科”:打造复合竞争力

例如:“金融+计算机”走量化分析方向,“医学+人工智能”投身智慧医疗,这类跨领域人才在就业市场更吃香。

3.学历规划前置:这些专业必须考研

医学、法学、生物工程等专业,若无法接受本硕博连读或出国深造,慎报!普通家庭考生尤需权衡教育投入回报周期。

结语(呼应噱头+理性建议):

张雪峰“劝退”的十大专业,本质是提醒考生:选专业不能只看表面光鲜,更要预判未来10年的行业走势与个人投入成本。当然,若你对某专业有极致热爱且家境优渥,大可放手一搏;但对普通家庭考生而言,优先选择“高壁垒、强应用”的专业,或许才是现实的最优解。

国际本科

文中提到的大学

北京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相关资讯

全国本科大学2024年最低录取分数线汇表

2024-11-26

【免费测一测】目标大学的报考风险、录取概率

2024-06-06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