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华大学
北京北京、本科、公立、综合、隶属教育部
清华大学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近年来,学校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选聘优秀人才,师资队伍水平稳步提高。国际重要奖励获得者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8人,历届国家及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19人,历届清华大学荣誉奖励获得者606人,教师人数3738人,博士后在站人数2618人。
大学简介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逐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目前,清华大学共设21个学院、59个系,已成为一所设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医学和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大学。
二、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本科、公立、艺术、隶属陕西省
学院现有教职工796人,其中专任教师546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244人。学院累计培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6人,获得"突出贡献专家"8人,国家"三五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1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1人,陕西省优秀归国人员1人,陕西省重点领域顶尖人才1人,陕西省"三秦人才"津贴1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人,陕西省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4人,陕西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第七批"四个一批"人才1人,陕西省师德建设示范团队1个,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5人,陕西省师德楷模1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3人,陕西省优秀教师2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领域领军人才1人,入选陕西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个,入选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6人,入选陕西省人文英才计划3人,入选陕西省百名青年文学艺术家支持计划1人,入选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个。学院还聘请了诸多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大学简介
西安美术学院建校于1949年,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1949年7月由山西临汾迁至西安市长安县,更名为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后历经西北艺术专科学校、西北美术专科学校等阶段,于1960年5月正式定名为西安美术学院,1994年学院整体迁至西安市雁塔区含光路南段。
西安美术学院自建校以来,广纳贤才、汇聚名师,立足卓绝的延安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教育理念,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创作了许多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为繁荣社会主义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改革开放以来,西安美术学院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质量为生命、以繁荣文化为己任、秉承“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精神,恪守“弘美厚德,借古开今”的校训,发挥地域优势,突出西部特色,率先将书法和民间美术纳入课堂教学,长期坚持并重视周秦汉唐历史文化、延安革命文艺、西北民族民间艺术、当代“长安画派”与“黄土画派”四大传统和绘画、书法、美术史论、中国民间美术“四大基础”教学,逐渐形成了基础雄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美术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