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可查询到的最新一年地区专业分数据,河南省开设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分数线排名第一的是郑州大学(其他类)(5+3一体化),其理科最低分为629分。分数线排名最低的是豫北医学院,其理科最低分为502分。
注:本文仅收集整理了河南临床医学本科大学在省内2024本科招生的最低分数线排名,2025届考生可将其当做择校资料参考。

一、河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排名
2024年河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院校在省内招收的考生类别包含理科生,其中理科分数线排名最高的是郑州大学(其他类)(5+3一体化),其2024年收分为629分,位次排名9133名。
下面是河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分数线排名情况,可供2025届考生参考:
分数 排名 | 科目 | 学校名 | 2024 分数 | 专业 方向 |
---|---|---|---|---|
1 | 理 | 郑州大学(其他类) | 629 | 5+3一 体化,学 制五年, 单列专业 |
2 | 理 | 郑州大学(其他类) | 626 | 5+3一 体化儿科 学,学制 五年,单 列专业 |
3 | 理 | 郑州大学 | 612 | 第二临床 学院,学 制五年 |
4 | 理 | 郑州大学 | 611 | 第一临床 学院,学 制五年 |
5 | 理 | 郑州大学 | 609 | 省医临床 学院,学 制五年 |
6 | 理 | 郑州大学 | 601 | 第五临床 学院,学 制五年 |
6 | 理 | 新乡医学院 | 601 | 青英医师 班,学制 五年 |
7 | 理 | 新乡医学院 | 581 | 学制五年 |
8 | 理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572 | 学制五年 |
9 | 理 | 河南理工大学 | 564 | 学制五年 ,办学地 点:北校 区 |
10 | 理 | 平顶山学院 | 545 | 学制五年 ,办学地 点:平顶 山学院崇 文校区 |
11 | 理 | 河南科技大学 | 537 | 学制五年 |
12 | 理 | 黄河科技学院 | 517 | 学制五年 |
13 | 理 | 豫北医学院 | 502 | 学制五年 |
注:同一所院校因为招生类别、招生批次不同,可能会有多个分数线名次。
二、河南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最低分
由上文整理的分数表格可知,2024河南省本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最低分如下:
理科最低分:502分
也就是说,理科考生想要上省内临床医学本科院校,分数至少要在502分以上。
下面是河南临床医学本科最低分院校的基本情况:
豫北医学院(理科最低502分)
办学性质:民办;
地理位置:河南新乡;
院校综合实力排名:校友会民办Ⅲ类全国排名105名;
师资力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落地人才“引育用留”四大工程,持续优化师资新结构。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400多人。
学校秉承“统筹规划、分类设计、分步实施、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的工作思路,聚焦师资队伍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为首要责任,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为核心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顶层设计,针对不同类别、不同阶段教师的发展需求,以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系统化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专业技术人员挂职锻炼等人才培养项目为依托,强化培训目标,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考评机制,构建金字塔型教师培养体系,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强的师资保障。
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等10人次;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模范教师、优秀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重点学科负责人等28人次;河南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教育厅本科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33人次。学校官网网址:
http://www.sqmc.edu.cn/

需要注意的是,录取分数具有不稳定性,建议同学们参考大学的最低录取位次。
三、河南临床医学专业最好本科院校
1、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是河南省的顶尖综合性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广泛的学科门类。学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尤其在科技、教育、医疗等领域表现突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2、新乡医学院:
新乡医学院是河南省知名的医学类高等院校,专注于医学领域的教育与研究。学校医学专业特色鲜明,教学质量高,培养出众多医学精英。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均有建树,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学校传承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药学的创新与发展。毕业生就业方向多元,不仅在传统中医药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也在现代医学、健康产业等领域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