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学扩招最新消息:今年扩招的学校有哪些?

邓老师     

随着2025年高考的日益临近,高三家长和考生们正密切关注着各大高校的招生动态。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2025年,包括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多所本科大学已通知将进行扩招

这一消息无疑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高校的扩招计划。

一、2025大学扩招最新消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各大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扩大招生规模,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2025年,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的延续和加强。除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外,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云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也纷纷加入了扩招的行列。

二、今年扩招的学校有哪些?

1. 北京大学:新增150人,聚焦国家急需领域

北京大学2025年将增加150个本科名额,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院系,重点培养基础学科、新兴技术及临床医学人才,强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

2. 中国人民大学:累计扩招超200人,布局AI+与古典学

该校近两年累计扩招200余人,2025年再增100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慧治理、涉外法治等方向,并开设“劳模班”“英模班”等特色班级,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3. 四川大学:新增101人,强化基础与交叉学科

在年招生近9500人的基础上,川大2025年再扩招101人,新增指标投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及双学士学位项目,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4. 清华大学:成立通识书院,新增150人

清华将成立本科通识书院,新增150名本科生,重点培养“AI+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5. 中国农业大学:扩招500人,保障粮食安全

聚焦粮食安全、生物智造等领域,中农大新增500个名额,并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

6. 上海交通大学:新增150人,瞄准前沿技术

扩招方向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等学科,年均扩招150人,持续服务国家产业升级需求。

7. 武汉大学:计划招生7300人,新增机器人工程等专业

 武大2025年新增167个名额,并开设机器人工程、数字经济等专业,同时推进低空经济双学士学位试验班,培养“AI+多学科”人才。

8. 西安交通大学:连续10年扩招,新增200人

该校连续第10年扩招,2025年计划招生6350人,重点布局人工智能、储能技术、医工交叉等领域,推动“AI+X”学科体系建设。

9. 湖南大学:新增300人,开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

招生计划增至6133人,新增量子信息科学、集成电路等专业,强化新工科与战略新兴领域布局。

10. 云南大学:扩招300人,服务区域发展

理工农医类及双学士学位项目为重点,培养助力区域创新的拔尖人才,连续两年扩招。

11. 中山大学:内地招生增至7845人,聚焦交叉学科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排头兵,中大新增名额聚焦新兴交叉学科与双学士学位项目,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三、面对扩招如何科学备考

1. 关注新增专业与政策动向

扩招院校的新设专业(如人工智能、智慧能源等)往往与国家战略紧密相关,考生需提前了解课程设置与就业前景,结合兴趣与优势选择方向。

2. 合理定位,分层填报志愿

扩招虽增加录取机会,但顶尖高校竞争仍激烈。建议考生根据模考成绩,划分“冲、稳、保”志愿梯队,避免扎堆热门专业。

3. 强化基础学科能力

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是多数新兴专业的核心,备考中需夯实基础,同时关注跨学科思维训练(如编程、数据分析)。

4. 利用政策倾斜,把握专项计划

部分高校(如西安交大、云南大学)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招生名额,考生可关注“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政策,争取更多机会。

5. 提升综合素质,应对多元评价

高校选拔日益重视综合素质评价,考生需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科研项目中积累经历,增强竞争力。

2025年高校扩招为考生打开更多可能性,但也需理性看待扩招背后的教育资源分配与就业趋势。建议家长与考生结合自身条件,综合院校特色、专业前景及国家需求,制定科学的升学规划。更多扩招详情可查阅各校官网或教育部权威发布。

文中提到的大学

湖北-武汉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四川-成都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湖南-长沙 | 本科 | 综合 | 公立 | 教育部
985 211 双一流 国家重点 强基计划 中央部属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行业认证 | 侵权必究

版权所有:成都圆梦时刻科技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泰和泰律师事务所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9003399号-3
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3509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200171